文/本报记者 宋珊珊 孟艳 片/本报记者 张晓鹏
现状:
老少一起挤公交像罐头
5日早晨,记者来到浮山后四小区车站,这里有307、379、223、601等多条公交线路,很多乘客站在那等公交,既有年轻白领,也有从旁边的大菜市场买菜而归的老年人。一会儿一辆307路车到了,排起长队的乘客蜂拥而上,很多老人拎着大包小包的菜费力地跟年轻人一起挤公交,一会儿车厢就满了。 在市南软件园工作的刘媛告诉记者,她住在曹县路,一般早晨8点左右去坐公交,车从四方过来到大润发,每站都上来四五位老人,“很多老年人也在那个时间挤车,大多是到大润发超市买菜的。”刘媛说。 市民王女士表示,她现在已退休,每天早起去榉林山早市买菜就成了她最大的工作,所以要大清早就出来挤车,“我也不想挤,有时闷得喘不过气来。”
记者探访:
高峰期,36路车老人近七成
记者从青岛公交集团获悉,36路车早晨高峰时段,近七成乘客是老年人,老年人乘车比例堪称市区公交线路之最。36路车由榉林山公园发往夹岭沟,沿线途经福岭小区早市、抚顺路蔬菜批发市场、海泊桥早市、榉林山早市等4个早市,还经过文化公园、榉林山公园、中山公园等休闲场所,另外,还经过青岛42中、47中、延安二路小学、上清路小学、鞍山路小学等12所中小学校,每天赶早市、到公园锻炼和接送小学生上学的老人特别多。而36路车也是典型的“北居南工”上班族乘车的线路,老人和上班族都特别多。 36路车队张秀云书记告诉记者,早晨6点半至8点、下午4点半至6点半是冬季乘车高峰时段,据36路车队每日客流量统计和老年乘客IC卡数据分析,高峰时段老年乘客比重约占客流量的70%。
各方说法:
上班族直叫苦,老人有苦衷
家住浮山后的市民小朱告诉记者,她每天要乘坐307路车到位于中山路的单位上班。本来她在始发站上车,是有座位的,但过不了几站就会有很多老人上车。她一上车就找放不开腿的座位坐,因为老人一般不坐这种座位,“蜷着腿坐一小时,也非常不舒服。”小朱说,看到昆明的做法后,她也特别希望青岛能采取些措施,让老人和上班族错峰乘车,“老人和上班族都少遭些罪。” “年轻人忙着事业,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就是我们的工作,希望乘客多理解理解我们老年乘客的苦衷。”每天早晨送孙子上学的宋先生说,孩子上学必须接送,不可能错峰出行。
专家建议:
能否将免费优惠改为补贴
青岛市政协委员王夕源曾经对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老年人免费乘车优待证办理情况进行专门调查。他表示,上下班公交拥挤时,老年人持“免费卡”上车,不仅得不到礼让先行的尊重待遇,而且还常常遭遇“罚站”的尴尬。如果免费乘车换为补贴,有些路途较远的老人就会选择步行,或者减少出行次数,这样也能起到调节高峰客流量的作用。 王夕源表示,按全市现有60岁以上老人约130万,每天仅有四分之一的老人(32万)出行一次(2元)计算,每年财政应补偿公交企业2.3亿元,这改成补贴的话大约每年“补助”全市每位老人200元。
难题
想错开高峰晚出门早市就没了
很多老人也表示,错峰出行挺好,但有时早晨出行也不能避免。一位老人说,如果错峰出行,早市就错过了。 记者在采访中,也有老人表示,不是特殊事情,会考虑错峰出行。家住八大湖的宫女士表示,其实也不想高峰期和年轻人挤车,毕竟自己也有孩子,知道上班很累,但是老人没事就希望早晨去逛个早市,出去晨练,难免碰到一起,造成拥挤。她会刻意挑选一些线路出行,避开上班族。
想增加车次无限增加只会添堵
记者在采访中,有市民提议能否增加公交车班次缓解上班族和老人“抢”公交问题? 青岛公交集团董事长邱伟方表示,增加公交车的班次需要考虑公交运行资源是否充分,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否则造成的只有拥堵。从2006年到2010年,公交集团运行的线路由163条增加到191条,其中增加的大部分都是针对上班族的南北线路。 公交集团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调整运行30至50条公交线路,新开线33条,计划新增车辆611部。
提醒
老人先备好公交卡以免耽误开车时间
为了缓解老人和上班族乘车矛盾,36路公交车的司机师傅给老人总结了一些乘车方式。比如,乘客上车前提前准备好公交卡。因为老年人行动不便,有的记性不好,有时上车后一下子忘了公交卡放在何处,特别在上下班高峰期间,从而延误时间,容易引起车下乘客的不满,带来安全问题。如果老年乘客上车前提前把卡准备好,能尽快入座,就能减少上班族的抱怨。 另外,提醒老年乘客尽量往前坐,不要耽误时间去后面找座位。在乘车时尽量少换座位,有的老人看到车厢里有好的空座位,提着大包小包就开始换座,不仅引起其他乘客厌烦,一旦有紧急刹车,容易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