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魏衍艳 见习记者梁莹莹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发通知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像《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读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文一发,随即引起热议。
>>老师何为糟粕很困惑
6日,记者走访了北马路小学、烟台华侨学校、南通路小学等学校,发现大部分学校在学生的阅读时间一般都会安排诵读一些国学经典篇目,比如《弟子规》、《三字经》等。而学生也能够轻松背诵篇目中的一些词句。
据北马路小学语文组李老
师介绍,小学生每周都会上传统文化课,使用的是国学启蒙教材。除了上传统文化课,学生每天还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会诵读一些类似《弟子规》之类的书籍。
李老师表示,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定不能丢,比起现在的一些儿童读物,传统的儿童读本句子短小,形式整齐,所以在科学的阅读指导下,背诵不是目的,活学活用才是最重要的。
华侨学校的孔老师则表示,
学校提倡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书籍,这些书籍包含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但因为《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籍并不是指定教材,“老师在教学中穿插讲解。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其中的‘糟粕’是指什么,不好界定。”孔老师说。
>>家长学经典要看年龄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家长赞成孩子背诵一些经典篇目,有的家长则不赞成孩子学习这些经典篇目,不管是原版还是删减版。
烟台三中分校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刘女士表示,有的经典篇目,孩子根本不懂里面的意思,没办法只能死记硬背,虽然现在学校“有选择的读”,但是怎么选择?谁来选择?以什么标准选择?这些问题很难说清楚。
“如果要开设国学课的话,最好在高中以后开。”刘女士说,上高中以后的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接受能力,孩子对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能够辩证吸收,这样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高中以下的孩子能够背诵一些千古流传的古诗和众所周知的古文就足够了,所以不管是原版还是删减版的《弟子规》,她认为没有必要下大功夫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