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 李园园
编者按
盼望着,盼望着,农历兔年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腊月瑞雪当空舞,欢欢喜喜迎大年。农历的新年是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人们对过年莫不抱着一种期盼。
民间素有“一到腊月就忙年”的说法。进入腊月后,车站、码头,提着大包小包返乡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单位、办公室,忙着年终总结、评比的职员脚步快了起来;家里、超市,置办年货、辞旧迎新的人们活跃起来……
为记录下忙年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新鲜事,并为读者忙年提供资讯服务,本报推出“有请兔年”专题。欢迎提供线索,电话:6610123。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腊月二十八贴窗花”的习俗,在这一天,众多家庭都会贴上寓意喜庆、福运的大红窗花迎接春节的到来。咱们烟台也一直延续着这样的习俗,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棂子窗、玻璃窗上都会见到大红的节日窗花。窗花是剪纸艺术的一种。在春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了被称为“中国神剪”的朱曼华老人家中,感受了一番剪纸“忙年”的乐趣。
家里贴满窗花,兔子剪纸活灵活现
“朱曼华家就在路南边那栋楼里,窗户上贴着窗花的就是她家。”6日,记者来到奇山小区一打听,就找到了“中国神剪”朱曼华老人的家。走进朱曼华的家中,记者眼球立即被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吸引住了。记者看到,朱阿姨家的每个窗户上贴着不同样式的窗花,就连门上也贴着“狐狸”、“小狗”等可爱的动物剪纸。
“我刚在忙着剪纸,弄得家里太乱了,真不好意思。”见到记者,朱阿姨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记者发现,朱阿姨家确实有点“乱”:客厅里唯一的桌子上放几把剪刀,桌上摆满了剪纸。据她介绍,最近接了几千单生意,她正在忙着赶活,“都是剪不同种类的兔子造型,你看我家贴的窗花,都是我今年的新作品。”记者看到,朱阿姨家的每个窗户上都贴上了不同样样式的兔子剪纸,有“双兔迎福”、“玉兔捧聚宝盆”、“玉兔抱白菜”……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订单太多,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据了解,随着朱曼华老人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到春节前夕,海内外慕名而来找朱老剪纸的人特别多。就在记者与朱阿姨谈话的时候,海尔集团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要亲自登门拜访她。
据朱阿姨介绍,每到春节前夕,她都会接到海内外著名
公司和人士打来的电话,预约订购她的剪纸作品。“上周北京一家公司打来电话要预订我亲手剪的七千幅有‘兔子’元素的剪纸,此外还有好多家公司打来电话订购,都是上百上千幅地预订。我一个人实在剪不完,最后只能答应给北京那家公司一千幅剪纸。”
即便这样,朱阿姨现在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的觉。“有时躺在床上灵感来了,就马上爬起来设计剪纸,一下子能忙到天亮。”朱阿姨笑呵呵地说,“忙起来后,经常忘了吃饭,幸亏身体还不错。”
■记者调查窗花销售越来越热
临近年末,在三站批发市场,大灯楼、立体兔子贴花、窗花等挂满了一条街。
记者发现,原先卖圣诞礼品、小饰品的店里都改成了卖春节礼品和饰品。一安徽籍老板杨先生说,圣诞节过后他就开始摆上春节饰品了,春联、兔子、窗花卖得特好。“每天能卖五百多张窗花。”据杨先生介绍,他家的窗花有塑料、纸绒两种材料的。”
随后,记者又来到附近刘女士的饰品店。“这‘玉兔送福’的窗花多好看,买的人很多。”刘女士向记者推荐道。据刘女士介绍,她家的窗花都是在南方进的,比较便宜,“卖得也挺好,现在一天能卖五六百张。”
相关链接
朱曼华,1946年出生于剪纸世家,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烟台剪纸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务,曾荣获“新中国优秀剪纸艺术各家”等数十个称号。
在60年的剪纸生涯,她秉承民间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并注重吸纳各种名家流派风格,大胆进行艺术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浑厚、精细、清雅、明快的特殊风格。朱曼华为发展剪纸艺术,经常和母亲、儿女及小外孙女表演四代剪纸。作为胶东民间剪纸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朱曼华将“朱曼华胶东剪纸”品牌进行注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及繁荣文化产业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