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岭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有人说,历史从来就没有绝对的真实,也不可能绝对真实地把历史记录下来,何况历史本身就是纷繁复杂的,对历史的认知,更是见仁见智的。果真如此的话,作为职业新闻人,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记录我们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真实。 为什么有人宁愿相信京城77元房租是欺蒙公众?为什么温州官方对钱云会案的定性让人心怀疑虑?为什么一个“卖身救父”的真实谎言却能举重若轻地撼动所谓司法权威? 不同事件演进的线条和内在肌里不同,但这些公共事件,以及其他更多的事件,让我们在荒谬、荒诞、怪异的感觉中,探寻到了潜藏其中的密码,那就是在当下,某些常情常理常识被扭曲了,或者干脆被抛弃了。这对我们的社会来说,是一个致命伤———我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这样的真实。 我们深信,任何高远的目标,都应该从公平、正义、人道、法制等常情常理常识出发,这也正是我们观察社会和判断新闻价值的最基础、最根本的标准。 我们努力做的,就是以此为出发点,选择、梳理我们共同关注的新闻事件和人物,从中寻求我们对这个时代的共同认识,并把我们的记录留给历史。 我们用自己的笔,寻找自己作为新闻人在这个时代的位置,但孤悬于半空的精英主义,绑架民众情绪的民粹主义,都不是我们的职业追求,我们的职业态度是: 既不抛弃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更不抛弃社会责任的担当,在复杂的格局中,在不同的期待中,不以“舍我其谁也”自许,也不因面对种种阻滞就“循墙而走”自暴自弃,我们相信,“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这是君子之道,也是职业新闻人在这个时代的立身之道。 如果我们笔下的文字真的能成为历史的草稿,那么我们下笔的每一瞬间,心中升腾的,都是一种庄严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