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调
  • 2011年01月08日 作者:
  • 【PDF版】

    小调,属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又称小曲、俚曲、时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诗经》中的某些叙事性篇章已经孕育了这一体裁的某些因素。相对于宫廷歌舞,它隶属于民间的曲子。

    大调有大调的雄浑,小调有小调的雅致。艺术的领空上,它们处于不同的生存形式和状态。莫扎特的一生,经历了比贝多芬更残酷的苦难。所以,他的小调,注满了心碎肠断的滋味,对不可知的恐怖,孤独的凄惶与苦闷。我预感到,他在演奏时的呼吸,能把一颗颗平庸的灵魂带走。

    在“蒙山丽夏”笔会的篝火晚会上,我首次听到了沂蒙山小调的曲子。我没有记住歌唱者的名字。是一个男子,被主持人推上舞台。“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转段音乐),高粱(那个)红来(哎),稻花(那个)香,满担(那个)果蛋(哎),堆满仓。”后来,他就从正月开始,一直唱到了到寒冬腊月。

    白石屋,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子。白石,绿水,人家。宁静,淳朴,萧疏。表面上,它波澜不惊,温文尔雅,仿佛与世隔绝。如此狭窄的环境,是诞生沂蒙山小调理想的场所。

    当我们驱车进入它的腹地时,它是那样的安静,如一位慈祥的老者,迎接着陌生的来客。简短的时间段,我们无法与它的主人交谈,也就进入不了它的内心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是静立的山头,碧绿的河水,凄美的芳草。一块面向湖水的石头上,雕刻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的字样,是袁成隆的笔迹。一九三九年,他随抗大一分校从延安来到沂蒙,在此工作了十四年之久,组织创作了《沂蒙山小调》。

    我的目光,衔接着白石屋的上空一只飞鸟的旋转。碧蓝的天宇,运行着它飞翔的频率。突然,它一个俯冲,落在了河边的一棵树上。它开始啼叫,歌唱,宛若小调的韵律。这个细节,是我挥之不去的幻觉。它的祖先,聆听过小调的韵律之后,就把它定格为生命里的磁场,并且,一代一代传承。

    在白石屋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山凹,我真的想久久驻留,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还有情感的慰藉。

    仿佛要让过度的思考打住,车上,不知谁引了个头,我们一起吟唱起了《沂蒙山小调》。人的情绪,进入小调的氛围,感觉真的不错。大写的沂蒙,既有山的雄伟,水的灵动,也有小调的滋味。

    小调,属于沂蒙的细节,和伟大相得益彰的细节。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蒙山
大写的沂蒙
沂水
小调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