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那种一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搞‘地毯式、拉网式’突击检查的粗放监管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省工商局李华理局长表示。
本报济南1月9日讯(记者 李岩侠 通讯员 李小齐)从7日召开的全省工商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获悉,自去年起我省工商部门开发应用了食品流通许可系统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系统,目前已为全省18.1万余户食品经营者颁发了食品流通许可证,将全省20余万户食品经营业户的经营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今后,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鼠标一点不仅可以找到经销商、加工户,就连各种原料供应商的信息也一目了然,从而实现了对食品经营者的“精准”管理。 “您看,这是我的加工台账,每天加工多少只烧鸡、多少斤熟食天天记账,肉是鸿雁双汇冷鲜店送的,加工用的大豆油来自黄家油坊,盐、酱油、玉米淀粉、大料等是从勇青副食店购进的……”日前,记者在新泰市新汶南山步行街韩老二烧鸡店门前调查时,该店老板翻着他的加工台账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省内各食品经营者不仅要将食品供货者的送货凭证、经营资质、加工地址等信息建立台账,以备候查;还要将食品来源、质量、成分、期限等安全信息集中反映在食品公示牌上,供消费者购买时查询。而我省的“食品安全追溯应用系统”则是由各工商所将前述信息录入到“食品安全追溯应用系统”,全省2000多个基层工商所录入的这些食品经营信息连接起来就织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形成省、市、县局及工商所四级监控体系。一旦消费者反映出现质量问题,工商人员轻点鼠标,食品来源、流向、流量等信息便可一目了然,执法人员将据此抵达经销现场,对问题食品实施“点对点”精准控制。 据介绍,现在我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已为省内18.1万余户食品经营者颁发了食品流通许可证,并研发推行了全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系统,目前已审核录入、存储20余万户食品经营者的信息数据,实现了监管手段从粗放模糊型向集约精确型的转变。两个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一键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