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9日讯(记者 赵丽) 春节快到了,关于同学聚会的话题又开始热起来。但想想见面后同学之
间试探近况,有意无意之间做对比等情景,很多有心参加的人现在就开始“发憷”了。 元旦之后,在济南读研二的李孟就时常在高中班级的QQ群中看到关于同学聚会的倡议。倡议里提到,大家高中毕业六年了,平时天南海北,过年回老家正好
聚一聚。 “不知道这次能有多少人参加。”李孟在跟帖里写下“顶”字,同时有些不安。他告诉记者,高中班级的春节同学会一共搞了四届,人一年比一年少。到了大学毕业那年,参加聚会的同学人数已经不足一半,而且可能是各有前途的缘故,气氛也少了
些真诚和热闹,因此第二年就没有再接着组织。 “大家几乎都在诉苦,言语之间有意无意地试探对方近况。”参加工作已经七年的于先生对他近几年参加的春节同学会记忆深刻。他感慨说,聚会上大家最关心彼此的工资、待遇等问题,想问又不好意思直接
问,气氛显得很“假”。 “现在热心的同学又开始张罗今年的聚会了。”于先生说,虽然同学相聚可以重温感情,也可拓展一下人脉,但他思索再三,还是没打定主意去参加。至于原因,他苦笑了一下说,“同学之间那种遮遮掩掩比出息的情景很尴尬,要是混得不
如意,感觉就更无奈了。” 接到参加春节同学会的邀请消息后心生踌躇,这样的情况不仅出现在于先生身上。不少受访者透露,当初大家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发力,但随着时间流逝,境况大为不同,而且还要被有意无意地比较,想想就让人心里“发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