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禅意淡淡润心田
  • 2011年01月10日 作者:
  • 【PDF版】

    花卉鱼石图  郭志光  陈玉圃合作

    □本报记者 霍晓蕙

    郭志光、陈玉圃两位先生名气很大,却都保持着文人的心境和简单的生活,为人温和亲切,与他们交谈时,很少听到一些堂而皇之的大理论,总是于平淡之中把画理说得清晰而透彻,蕴含颇多意趣。 郭志光先生1942年生于潍坊,至今乡音不改,而他的花鸟画艺术早已经超越了地域,傲然不群,呈现恢弘的气度和力量感。他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有人说他的画风是南派,也有的说是南北合璧的新派,郭先生却说,不论什么派,重气韵讲格调的追求不能丢,花鸟画—定要反映民族的骨气,气势磅礴,力透纸背,把画家的心胸画出来。 陈玉圃先生1946年生于济南历城,是黑伯龙、陈维信两位名家的高足,先后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现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画坛以风格空灵、清寂著称。画境的清净正是源于内心的宁静。陈先生经历过波折,对政治、对仕途都不感兴趣。遭难的时候,心无可寄托,他开始读老庄、佛学,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和释放。在陈玉圃先生的著作《山水画画理》中有一段话,“欲的诱惑,会使我们本有的率真扭曲变形。画家在奖牌、名誉、地位、金钱的驱使下往往会盲目地追逐时尚,而最终会在这种追逐中迷失最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品质。”可谓切中时弊,发人深省。他谈到,孔子所讲“绘事后素”,好多人解释为一张白纸上可以画出最好的图画,其实指的是返璞归真,以本真为美。“浮躁的现代人,需要沉静下来,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作为艺术工作者,应该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对“和”栏目,两位先生表示赞赏。陈玉圃先生说,和谐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西方的进化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不是与大自然和谐共存,而是竞争、掠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大家最后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有可取的地方。不光是东方人,西方人也对中国文化刮目相看;不仅仅对中国和东方,从长远看,对整个世界都有利。当前的国学热是个很好的契机,随着大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很希望传统文化由此得到复兴,这样,中国画也会迎来真正的复兴。 应该如何看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郭志光先生谈到,陈与新是相对而言的,新只能在继承中脱颖而出,不然就是无源之水。而陈玉圃先生不主张创新这一说法,他主张不断完善。“很多人说,绘画的灵魂是创新,绝对不是,绘画的灵魂应该是真诚。艺术是在不断完善中发展的,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创新的过程。创新,是挖空心思找一些让人觉得新奇的东西,这决不是艺术的终极标准,终极标准应该是真善美。” 再看两位先生合作的这幅《花卉鱼石图》———陈玉圃先生画石和鱼,郭志光先生补花卉,整体风格十分和谐,恬淡平和的美学品格,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使观者得到艺术的抚慰,禅意淡淡,就像细雨滋润心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禅意淡淡润心田
错邮未必是珍品
白石缘
李可染画作受热捧《春山牧牛图》亮相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