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是一个泡在医院的大夫
———记泰安市中医医院肝病专家赵学印
  • 2011年01月11日 作者:
  • 【PDF版】

    脐火疗法

    山东省名中医、中心主任赵学印

    文/片 本报通讯员 杨平芳 张男

    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如果站在田头,就是一位憨厚的农民兄弟;要是站在车间,就是一位朴实的工人师傅。然而,这样一位普通平凡的人,却在从事中医肝病专科三十多年的行程中,殚精竭虑,孜孜以求。只有初中学历的他,考取并完成了山东省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业。从一个赤脚医生,变成了一位知名的肝病专家;从一位农村青年,成长为副院长。

    他,就是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会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泰安市中医药学肝常务理事,泰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国家级重点肝病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赵学印。

    只有初中学历他却考上了研究生

    “我相信,总有一天,研究生的大门会为我敞开。”

    赵学印出生在肥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小时候父母常年受着疾病的折磨。他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母亲熬药,星期天还得送老人去医院看病。从那时候起,小小的他就立下了一个大大的志愿,长大后要做个好医生,为父母和乡亲们解除病痛,所以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初中毕业后,他向村里的一位老中医学习,一头扎进了所有能借到手的医学书籍,与古今中医著作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些宏著名医在他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而又精彩的世界。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更使他受益匪浅。他学药到病除的医术,更学悬壶济世的高尚境界。村里见他是棵好苗子,选他当上了赤脚医生。不管是半夜三更,还是暴风骤雨,对患者他总是有求必应。小小药箱装着治病的药物,也装满了他对病人的拳拳深情。后来他考进肥城县中医院,离村赴任的时候,父老乡亲依依难舍,送了一程又一程,请他常回村看看的叮嘱说了一遍又一遍。

    在工作实践中,赵学印进一步体会到中医医学的博大精深和医学领域竞争的日益激烈,深感自己原有的学识和医疗水平已远远不能适应医学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没有较高的现代医学知识和过硬的医术,是当不了好医生,也干不成大事业的。而他从小立下的志愿是要做个有所建树的知名医生,他太渴望去学习,去深造了。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使他萌生了报考研究生的想法。

    一个30多岁,拖儿带女,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想考研究生,连他自己都觉得有点荒唐。有人说,他这是“赖蛤蟆想吃天鹅肉”,光是英语一门就够他啃一辈子的。

    赵学印没有啃一辈子,可也啃了好几个春秋。原先他连ABC都不认识,周围又没人可以请教,要攻下那厚厚的四大本大学英语,其难度不亚于蚂蚁搬走一座大山。可赵学印偏偏不信这个邪,硬是跟那些曲里拐弯的英文较上了劲。为了考取研究生,他一边上班一边自学,他惜时如金,爱书如命。床上、路上、座上,他脑中转个不停,想着英语单词;口里念念有词,背着英语对话。8年间,他只回家过了一个春节。

    付出了多少心血,跋涉了一条多么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经过8年拚搏,三番冲刺,终于于1987年,硬是靠他死记硬背的哑巴英语闯过了英语关,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奇迹般地被山东中医学院消化科专业破格录取,成了一段佳话。

    肝病难治还传染他却乐在其中

    “你不干,我不干,何年何月才能战胜肝病病魔?”

    赵学印读研究生学的是消化科专业,参加工作后当消化系统大夫可以说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可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肝病的治疗。而肝病,是医学界的顽症,当肝病大夫又苦又累,难见疗效,想在这方面干出点名堂实在是太难了,而且肝病还具有感染性。人们谈起肝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而色变,有人把它比做“不死的癌症”,许多高学历的毕业生避之惟恐不及。所以对于他的选择,不仅家人担忧,朋友们也很不理解。赵学印有过顾虑,也有过思想斗争,但斗争的结果却使他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他深知肝脏是人体器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血液是人体的命脉,而血液中的毒素又全靠肝脏的过滤、排除。他形象地把肝脏比喻为血液的“清道夫”。他说当肝病科大夫的确是难,可比他更难的是那些肝病患者。小时候他就见过许多乡亲得了肝炎无法医治,最后肝硬化、腹水,最后在痛苦中无奈地死去。而凶险的肝病至今仍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作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只有知难而进的义务,没有患得患失的权力。肝病难治,才更具挑战性,才能在不断攻克难关中有所作为。

    就这样,赵学印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于1991年建起了肝病科。祖国中医医学是一个取不尽的医学宝库,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他相信只要细心发掘,大胆实践,许多肝病领域的未知数都会求出答案。所以科室建成后,他继往开来,一方面向前人学,继承古代医疗经验,一方面吸收现代高科技成果,提高疗效。赵学印勤于动脑,善于联想。他从中国人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理念,举一反三,创出了肝病的“内病外治”法,用贴敷、脐疗、拔罐、刮痧等中医疗法,让药物通过皮肤提高人的免疫力。他先后研制了15种系列中成药,开展了10种专科特色疗法。同时,在全市率先引进了人工肝支持系统、并与中国中医研究所合作,与全国重点中医肝病专科形成网络,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肝病专科。大大提高了科室的整体实力和诊疗水平,尤其在治疗疑难肝病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给广大肝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带来了希望。

    从新泰转院来就医的患者李学文,进院时恶性呕吐,滴水不进,几近昏迷。经过赵大夫紧急处理并做了人工肝治疗后,下午便胃口大开,自己走着到食堂就餐。病人和家属大喜过望,连呼赵大夫“神了”!

    辛勤的播种必然带来丰硕的收获,赵学印在行医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锐意创新,努力开展临床科研,近年来开展科研5项,其中乙肝贴傅灵膏治疗乙肝的临床及实验研究,1999年获山东省医疗科技进步三等奖,泰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软肝丸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和脐水疗法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研究,已申报泰安市的课题。在省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出版专著2部,参编论著5部,发明专利4项。崇高的信誉和显著的疗效使他和他的肝病专科名声大振,省内外前来就医的患者络绎不绝,几乎每年的门诊量都超过1.5万人次,成为医院的拳头科室。

    365天几乎不休息他总是在诊治病人

    “以苦为乐,乐在其中,医院就是家,病人就是亲人。”

    赵学印深深懂得,作为一名光荣的白衣战士,既要有妙手回春的精湛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有一颗对患者真诚的爱心,有一种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他的日程表上,没有节假日,也没有星期天,就连一年中“五一”“国庆”“春节”几个长假都从来没有休息过。每逢有病人问他哪天上班,什么时候能找到他,他的回答都是,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上班,什么时候来都行。白天他提前上班,下午看不完病人不下班。为了抢救病人,有时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夜间他处理危重病人,通宵达旦,夜以继日是常有的事,值完夜班还得上白班。他以苦为乐,乐在其中。在他的心目中,医院就是家,病人就是亲人,大家都称他是位“泡在医院里的人”。那年他家搬家,装修房子,家里忙了20多天,他连看都没回家看一眼。喝完工酒的时候,装修师傅才第一次见到他,还以为他在外地工作呢。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赵学印深知农民卖点口粮来看病很不容易。对于那种开大方、乱检查,昧着良心吃回扣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从不收受病家送的红包,不喝病家的感谢酒。有个病人家属非要他收下红包不可,他说,你这样还不如打我一巴掌呢。赵学印说:“挨一巴掌,我的身体只疼一会子,要是收下你的钱,我的心会疼一辈子。”对病人,他始终坚持花钱少、疗效高的原则。他把病人当亲人,送衣送饭,无微不至,还多次为贫困患者支付医疗费。这些年,得到过他帮助的病人不计其数,捐出的钱他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

    泰安市郊满庄镇病人赵玉美,入院时已经胃出血,急需抢救,但因经济困难,她放弃了治疗,也放弃了生的希望。赵学印当机立断要为她交医疗费,病人过意不去,执意谢绝,最后还是赵学印一句无比亲切的话打动了她。赵大夫说:“赵玉美啊,咱俩都姓赵,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来,弟弟帮姐姐解决点困难不是应当的吗?”就这样,赵学印为这位非亲非故的病人交上了1400元钱。病人十七天就病愈出院了,赵玉美逢人便说:“赵大夫给我的哪里是钱啊,简直就是我的命呀!”

    汶口患者解昌乐,患肝硬化腹水并慢性肾炎。第一次住院时,赵大夫帮了他2000元钱,病情好转后出院了。两个月后病情加重,全家人都失去了信心。病人对赵学印说:“赵大夫,我的病已经多年,治不好了。可您的好处我到死也难以忘记。我这次不是来治病的,我把我的肝和肾捐出来做试验,救更多的病人吧。”赵学印听了这话十分难过,难道不好治就不治了吗?不,不行。还是要千方百计给他治疗。经多方开导安慰,病人终于又接受了治疗。

    常有人说,一只手捂不过天来,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这话也对。赵学印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竭尽全力,尽其所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他对病人的关心爱护是无限的,他榜样的作用是无限的。

    河南商丘一位乙肝病人四处求医,已经花了两万多块钱,这次又带了不少钱慕名来找赵大夫。赵学印诊断后告诉他说,你的乙肝处于免疫耐受阶段,对身体没有什么损害,不需要治疗。听了这话,病人又惊又喜说:“这几年我不管到哪个医院,都说我病情严重,一拿就是好几千块钱的药。这下子可好了,省了钱又放了心。咱中医院真是好样的,我这趟没白来。”

    面对社会上那股金钱第一的浊流,赵学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活得格外洒脱,坦荡。对于那些药商药贩的各种诱惑,赵学印总是严词拒绝。他说:“你们这样做,第一害我,第二害病人,第三害社会,我用了你们的药,影响了疗效,就砸了我的牌子,毁了我们医院的声誉,最后也会害了你们自己。”如是三番,那些人再也不敢来骚扰了。

    要是能发明牛痘

    那样的肝病疫苗多好

    赵学印几十年如一日,重医重德,是一位人民的好医生,党和国家也给了他许多荣誉。1998年,他被选拔为泰安市跨世纪优秀人才;1999年评选为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科技明星;2000年评为泰安市劳动模范,荣立山东省卫生三等功;多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泰安市首届优秀职工;泰安市十大名中医。他的肝病科室连年被评为最佳服务科室。赵学印总是把荣誉当作新的起跑线,奔向更远大的目标。

    作为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赵学印常常别出心裁,寻求新招。他说,要是能发明一种像牛痘那样的肝病疫苗,种在人身上就能终生免疫,该有多好。这是他许多梦想中的一个梦想。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是一个泡在医院的大夫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