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年添碗筷?不知道也没兴趣!
年俗,咋离年轻人越来越远
  • 2011年01月14日 作者:
  • 【PDF版】

    ▲1月13日,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工作人员正在组装扎制好的花灯。春节临近,一年一度的趵突泉灯会进入倒计时,近日,各种花灯已经开始组装。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编辑:修伟华 美编:金红 组版:洛菁

    本报记者 赵丽 实习生 刘红

    春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流传下来的年俗也是源远流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添筷子添碗”、写春联、蒸馒头等传统年俗有渐行渐远的趋势,不少市民感叹,少了这些传统活动,如今的年味有点淡。

    超市餐具专区鲜见年轻顾客

    12日,记者在省城不少大超市发现,汤盘、深碟、碗等餐具已被摆在了显眼位置,成为热销年货的一部分。在历山路家乐福超市,密胺、陶瓷等材质餐具进入“年货大集”,被着力促销,前来选购的市民也很多。  家住青后小区的市民井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老家在潍坊,那里有过年时添置碗筷的风俗,寓意着“添福添寿”和“人丁兴旺”。尤其在那些有成年未婚子女或者新婚夫妻的家庭,春节前成双成对地添碗筷更是必不可少。而且,在除夕供奉祖先时,崭新的碗碟也用得上。  在超市餐具专区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也将这一年俗作为近日推销时的宣传点。但他注意到,前来买碗筷的顾客以中老年人居多,而多数年轻人对过年添碗筷一说并不感冒,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平时很少在家中招待客人,添这么多餐具也没有用,需要多少买多少就行了。”很多年轻顾客这样表示。

    手写春联买起来难

    12日,在老东门小商品批发市场,卖福字、春联及春节饰品的摊位前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其中鲜艳喜庆的红卡春联非常显眼。  来自单县的一位王姓摊主介绍,这几年,成品春联做得越来越精致了,比如,春联纸面上会撒上金粉作为点缀,但金粉很容易掉,今年进的春联,这一缺点得到了改进。但是,这些成品春联上的内容几乎没什么变化,年年都是那些喜庆词,顾客前来选择时,一般也不在“词”上费多少心思。  “在老家,都是手写春联,由老辈人查着黄历写,词既应景又多。”王姓摊主说,“现在大家都不费这个事了,贴春联就像走个程序一样,没了以前那种喜庆劲。”  “想贴副个性化的春联,也不容易呢。”市民张云飞告诉记者,2008年11月自己有了儿子,去年春节时很想贴副内容与“弄璋之喜”有关的春联,但是一是没有好词,再就是卖手写春联的地方离自己家太远,“听说只在英雄山文化市场有手写春联”,一来二去,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不会蒸饽饽也不愿费事

    在老家是胶东半岛的王玉贞看来,过年蒸大枣饽饽是个传统,这意味着“蒸蒸日上”。以前,一过小年,王玉贞就忙着和面、揉面,连着两三天时间都花在蒸馒头上,除了大枣饽饽,当地还有一种叫做“寿虫”的面点。这些面食,除了留作春节期间自家和客人吃,还要用来供奉祖先、神灵。  2005年之后,王玉贞来到济南和儿子一家居住,此后就没有再蒸过大枣饽饽,过年都到馒头店定做,或者从超市里购买。至于原因,一是因为过年枣饽饽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而儿媳缺乏经验不会做,再者家中也没有用来蒸馒头的大铁锅。另外,定做的成品饽饽味道和个头也还可以,也就不去费时费事了。  “我觉得还是自己蒸的好吃。”王玉贞告诉记者,自己蒸枣饽饽时,会把面揉好多遍,揉得胳膊都酸了,蒸时烧很多柴火,锅里热腾腾的蒸汽布满了整间屋子,空气里都有股甜丝丝的味道,出锅后,趁热咬一口,口感又劲道又软和。“那时一蒸饽饽,年味都出来了。现在,没有那个热闹劲了。”王玉贞有些感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俗,咋离年轻人越来越远
会议扎堆,会场预订到年根儿了
婆婆家没暖气 媳妇犯了愁
进多少“兔子”商家挺作难
济南启动欢喜团圆年夜饭活动
两酒店获首批白金五钻级酒家授牌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