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披露创作谍战题材小说动机
麦家:99%的人都渴望传奇
  • 2011年01月14日 作者:
  • 【PDF版】

    见习记者 李啸洋

    著名作家、编剧麦家的《风语2》刚出版。据该书出版方透露,《风语2》描写了一段痛彻心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这段乱世儿女情的催泪指数将远超《暗算》。麦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部中设置的各种场景在《风语2》中将逐一展开,小说将主线故事发展推至了顶峰。”麦家还特别强调,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不是谍战剧,而是人物剧。谍战剧更注重打打杀杀,而人物剧却更注重人物及细节的塑造,以此去表达人性和命运。”

    ◇谈《风语》

    为创作每日徒步快走十公里

    记者:能不能给读者简单介绍一下《风语2》?

    麦家:《风语》第一部讲述了主人公陈家鹄积极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加入了国民党的秘密组织“黑室”,多次成功破译了日军的秘密情报。陈家鹄还冒天下之大不韪,娶了一个日本妻子惠子。在《风语2》中,惠子的哥哥相井来到重庆,成为日特的新一任首领。陈家鹄为了保护妻子惠子,四次慷慨“赴死”。作为破译日寇密码的干将,陈家鹄在国仇亲情之间如何选择,无疑将《风

    语》的故事发展推至了顶峰。

    记者:创作《风语》的时候你是什么状态?

    麦家:《风语》的体积太大,不光是脑力活儿,更是一个体力活儿。我每日徒步快走十公里,饮食尽量清淡,以鱼虾之类高蛋白食物为主,都是为了能够养好身体和精神,以最佳状态应付每天枯对电脑的十多个小时。为创作《风语》,我做了大量的历史研究,希望把故事和人物扎进历史中去,让他们在大时代里生根、发芽,长出我期待的枝繁叶茂来。

    记者:相较你之前的作品,《风语》有什么变化?

    麦家:《风语》跟我之前的作品无论在风格还是篇幅上都完全迥异。《风语》的格调大,人物多,情节复杂,是“在风雷中磨砺锋刃”。有所得必有所失,我之前

    的作品在时空上的极端集中性在《风语》中看不到了。二者相较,没有好坏高低之分,只是一种状态和另一种状态而已。

    记者:《风语》之后,下一步的写作计划是什么?

    麦家:说到写作计划,我觉得作品还没写出来,说你想写什么,其实没意思的。余华说过一句话很有意思:写长篇小说是坐船去纽约,能不能到,不知道。写长篇不是写小文章,一个下午不行,就两个下午。《解密》断断续续地写了11年,有时一场小小的

    感冒,也可能让你的写作化为泡影。比如一个人物已经写了几千字,突然一场大病,再回头,对这个人物已经不感兴趣了。

    ◇说谍战

    我优先选择传奇色彩浓的故事

    记者:写谍战书时会参考哪些史料?

    麦家:史料也不是一张嘴说话,同一个事件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作为小说家,我会优先选择传奇色彩较浓、故事较精彩的。至于具体是哪些,说出来就没趣了。还是那句话,吃鸡蛋一定要知道它是哪只母鸡下的吗?

    记者:你的诸多小说都是谍战题材,为什么想到用这种题材表现生活?

    麦家: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曾经在情报部门工作过,但时间不长,以至于我还根本来不及了解那群人。因为不了解,所以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想要通过写他们来捕捉他们的信息,进入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第二个原因则是小说本身固有的原因。一个充满悬疑、新奇、刺激、信仰等元素的故事总会吸引更多的读者。作家也不是天生比读者高明,只不过作家是专业人士,有时间和热情去反复琢磨,这个琢磨的结果不会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深刻挖掘出来的,这才让读者产生了好奇心。这个世界上99%的人生活都是平淡无奇的,所以渴望传奇来滋润、点缀或是寄托。

    记者:你的小说中的人物都颇具个性,许多是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英雄,你心中的英雄标准是什么?

    麦家:三部长篇《解密》、《暗算》、《风声》,都在试图塑造一种“新英雄”形象,他们为国家利益付出了包括生命在内的许多难能可贵的东西。当代是一个不相信英雄的年代,如果我把这些形象放置在我们眼前、身边、企业、公司、乡村,肯定要遭到读者的嘲笑。放在秘密部门,相对来说要可信一些,因为我们本来就承认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人,特殊的人自然应该有特殊的境界和精神高度。但这种人对我们的辐射力又要小得多,我们会认为,那是他们,应该这样。其实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所有人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理想,有相信,有承担。

    记者:如何看待你的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

    麦家:大部分电视剧,观众看了开头差不多就知道结果了,对观众没有挑战没有诱惑,也没有调动起观众的心智。作品要接地气,金庸说过,武功可以假,但人性不能假。人要扎根在现实逻辑的土壤中,否则无论人物还是故事都会发飘,我在生活中更多地看到了日常生活对人摧残的

    一面,所以我笔下的人物无论他有多么神通广大,终究逃不脱生活的藩篱。小说也好,电视剧也好,都是有技术在里面的,应该始终让人怀有一种好奇心,想要参与和探索,这是种艺术。

    ◇聊文坛

    有想法的作品太少读者不信任小说

    记者:想不想尝试写作其他的题材?

    麦家:我以前写过很多其他题材的小说,只是没影响而已。写,是作家的一种本能,至于写什么有很大偶然性,就像谈恋爱,而要找到你合适的“那一个”偶然性更大。作家选择写什么和你找对象的情形是很相似的,在没有找到“那一个”时,你并不知道“那一个”是谁,具体是什么样的,但当真正属于你另一半的“那一个”出现时,你是会有感应的。

    正如一个川菜厨师会常常想去试试做粤菜怎样,小说家有时候也会有尝试新题材的兴致,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而对于已经在某类题材上获得成功的作家而言,更需要极大的勇气。转换题材后还能获得成功的作家很少,大名鼎鼎的柯南道尔不写福尔摩斯,去写科幻,写爱情,作品声誉就一落千丈了。我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人,也是一个害怕让自己类型化的作者,所以《风语》之后,我肯定会试试写其他题材,这一点,你可以看作是我的固执,也可以看作是我的天真。对于一个即将知天命的人而言,固执和天真又何妨呢?

    记者:怎么看当代中国文学界?

    麦家:我不像有些人,自视清高,不看身边人的作品,甚至连活人的作品都不看。我大量读当代作家的作品,并且经常受益。现在我们小说的气象不好,有想法的作品太少,多数小说结构简单,语言粗糙,破绽百出,滥竽充数,滥用小说虚构权。虚假导致小说成了无关痛痒的纸上游戏而日益退出公众生活,现在的读者当中到处都弥漫着一种不信任小说的风气。

    记者:当下是一个文化快餐时代,在此环境下你认为作家的职责是什么?

    麦家:不光是文化,现在什么都讲究一个快字,不快不行,因为大家都在快,谁也不愿落后。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人的欲望也随之变得泛滥。太多现代人少了思考,人们总是在不停地往前冲,以为前面有很多东西在等待我们,其实,很多东西是在我们身后。我们应该停下来等一等被我们落在身后的灵魂。作家也好,其他职业的人也好,我们都有让自己停下思考的责任,很多事情你做好了,就可以成为榜样,影响其他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麦家:99%的人都渴望传奇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