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记者从省城多所初中了解到,2010年,实验操作或将纳入高中录取条件的消息发出后,不少学校已先行“演习”,将实验操作纳入期末考试考查范围,“卷面成绩好的,实验操作未必好。”一位初中生物老师说。
在刚刚过去的本学期期末考试中,市实验初中已将实验操作纳入考查范围。该校生物老师侯学林说,所有初二学生都参加了生物实验操作考查,提前“过筛子”,与答题很不一样,从没考过实验操作的学生一上来“手生”,做显微镜操作实验时,有的找不准放在显微镜下的临时装片。
侯学林说,成绩好的学生大多数实验操作发挥不错,但老师们也发现一个现象,个别成绩好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而成绩薄弱的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未必不强。
目前,省城不少初中一直坚持开设实验操作课。“按照课程要求,有实验要求的,我们就组织实验。”侯学林说,比如观察家鸽、蔬菜细胞等等,学生们普遍对动手操作感兴趣,那种兴奋劲儿是讲课本不能比的。
燕山中学物理老师吴喆说,之前,物理实验仅仅体现在卷面上的几道大题上,现在成为高中录取条件。“以前,上完一个章节后,有时间而且有空闲的实验室时,才组织学生做实验,课后实验是验证性的,现在,我们把实验放在了新课讲授之前。”吴喆说,根据新课自己设计实验,这是“探究性”的,对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要求更高。
实验操作成为高中录取条件后,一种担忧是城区的学校实验条件尚且紧张,农村的学生有设施完备的实验条件吗?如果没有,是否对农村学生升学不利?
侯学林老师说,其实早在纳入考试之前,有的对生物感兴趣的同学就自己买了显微镜,“一个电子显微镜三四百元,一个专业的光学显微镜2000元左右,普通城市家庭能承担。”
据了解,在达到“省规”要求的学校,实验室和仪器建设与定期投入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即使如此,在不少热点初中,由于班额较多,实验资源仍不宽裕。某热点初中老师说,一个年级近20个班,只有两个物理实验室,两个人一组动手实验的机会都不多,多数时候是4个人一组,实验效果就打了折扣。
教育人士呼吁,实验操作纳入高中录取条件会使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上受益良多,理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再是仅会做题的书呆子,但是,与此同时,教育部门也应当加大对学校特别是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的投入,改善学生实验条件。 本报记者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