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大战略相继实施给东营带来重大机遇
“黄蓝融合”给力“十二五”开局
  • 2011年01月19日 作者:
  • 【PDF版】

    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建起的旅游接待中心———远望楼。本报见习记者 王斌 摄

    本报记者 聂金刚

    回顾“十一五”,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确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展望“十二五”,东营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时期。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战略在东营融合交汇,为东营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因此,我们要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开发,按照“黄蓝融合、陆海统筹、一体发展”的要求,两大战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资源优越”利开拓

    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城市,在两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实施这两大战略必将为东营插上腾飞的翅膀,有力地助推东营的跨越发展率先崛起。十二五期间,东营将发生重大变化,一个以高效生态为特色的经济区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个富裕发达文明和谐的经济文化强市将屹立在渤海湾畔。

    东营海岸线长413公里,滩涂和浅海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另外,东营岩盐资源储量5900亿吨,卤水资源储量9.5亿立方米;地热资源富集,可采热水储量750亿立方米。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集中在东营境内。

    目前,环渤海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东青、东港高速公路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黄东大铁路正在建设,东营市“三路”“两港”“一机场”的立体大交通框架已基本搭就。黄河口中心渔港年内即可完成,它将成为渤海湾地区最大的渔港和水产品集散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汇集了一大批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人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2万人,这也为东营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提供了科技力量的支持。

    “稳黄拓蓝”大发展

    近年来,仅东营市河口区,大闸蟹的养殖基地就保持在两万亩左右。而大闸蟹中以“黄河口大闸蟹”闻名,河口区东、北两面环渤海,海岸线长214.21公里,占整个东营海岸线的1/2以上;滩涂面积645平方公里。水浅底硬、水草丰茂,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螺虾是大闸蟹休养生息的完美“水晶宫”。

    同时,政府参与指导,今年分别在北京、香港等城市举行了黄河口大闸蟹推介会,扩大名牌产品的效应。“黄河口大闸蟹”是东营市整个生态高效农业渔业的缩影。近年来,黄河口冬枣、海参、稻米等都成了市场上的宝贝,广受赞誉,从而打破石油产业一统天下的格局,石油之城的发展由此迈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产业的布局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背后需要一种强大的科技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东营市着力打造的高端产业区,并已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区一城”的布局雏形渐成,“将东营港与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作为集中突破区,集中规划布局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建设黄河水城。”东营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连杰说,这里将建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高效生态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和能源供给基地,还将成为黄河三角洲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承载区。

    “黄蓝融合”正当时

    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一个省同时拥有两个国家战略,这在全国不多见。而一个市同时纳入两个国家战略,则更为少有。“一黄一蓝”两大战略在东营融合交汇,支持政策叠加聚焦,双重重大机遇大大提升了东营发展的战略定位。

    从2009年11月23日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始至今,东营的发展崛起已经有了好的起步和开局。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0年,东营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8亿元,增长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亿元,增长18.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4.88亿元,增长29.69%。各项存款余额1567.9亿元,比年初增加266.9亿元;贷款余额1148.6亿元,比年初增加249.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57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8206元,增长1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在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得分列全省第二位。

    “黄蓝”融合交汇,东营这片正在接受大变革洗礼的广袤土地,必将崛起一座生态与高效并重的黄河水城。

    人大代表贾瑞霭:创建服务业基地,服务两大战略

    在1月18日下午的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分组会议上,贾瑞霭代表说,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迎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东营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东营区将创建黄河三角洲现代服务业基地,服务好两大战略。东营区会抓好黄蓝交汇的契机,促进东营区产业结构升级,由传统服务业向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并举转变,迎来更大的发展。

    本报记者 聂金刚

    人大代表张传胜:发挥政策优势,抓住发展机遇

    张传胜说,今年是“黄蓝”两个战略实施和“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融合交汇,给东营带来了巨大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东营市应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抓住历史发展机遇。

    “十一五”的五年为“黄蓝”两大战略的融合交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以前的很多项目今年都可投产。目前,东营“三路”“两港”“一机场”的建设可以统一到陆海统筹发展中去,为“黄蓝”融合提供便利条件。

    本报记者 聂金刚

    政协委员刘锋杰:在新的产业方面寻求突破

    生于1981年的刘锋杰是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经济讨论组最年轻的委员。

    “我所理解的‘黄蓝融合’首先一条是发展高效、生态、环保的经济,蓝色经济本身就是发展与海洋有关的环保、节能、低污染产业。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打的就是生态牌,以黄河入海口为依托。”

    刘锋杰表示,东营市要抓住“黄蓝”两个国家战略融合的重大机遇,新兴产业是最好的突破口。“作为一个企业家,我希望政府在资金和政策等发面予以支持,这样可以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让将来来东营投资的或者当地有实力的企业看到,新的产业在东营是可以发展的,这样就可以坚定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尽快投入到总的发展战略中来。”

    本报记者 张倩

    政协委员宋迎章:进一步发挥东营港的战略作用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宋迎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的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面临着高效生态经济区、半岛蓝色经济区、全市重点突破区叠加融合的三大机遇。宋迎章说,在“十二五”期间,东营港将积极对接“黄”、“蓝”两大国家规划,把握“新港口、新港区、新港城”的发展定位,以建设滨海新城区、新型经济区和未来创业区为目标,以建设生态化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物流航运基地、能源供给基地为载体,突出生态滨海特色,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全面提升港口规划、新区规划和产业规划。

    本报记者 张倩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蓝融合”给力“十二五”开局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