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公益宣讲团是民办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完全公益性质,听众免费听课。目前,宣讲团有高级讲师56名。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公益大讲堂目前已在东营职业学院、东营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及部分大型企业开课18场,听众达3万余人。他们举办东营未来企业家训练营,主要目的是培养东营未来的创业人才,目前有学员35人,每周周五、周六定期开课。
本报1月18日讯(见习记者 任小杰 张大宁)18日,王志委员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大力支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公益宣讲团”开展工作,使其更好发挥作用的建议》的提案,呼吁社会关注公益教育事业,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
在提案中,王志委员建议政府能帮忙开辟宣传平台,提高社会关注度,引导更多的社会成功知名人士加入到宣讲团,以此壮大宣讲团力量,提高宣讲社会覆盖面,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王志委员说:“近期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其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浮躁,好高骛远,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什么行业挣钱多就想着去干什么行业。”
王志委员建议,大学生就业时先不要担心自己在社会上有没有立足之地,而是应考虑自身有没有足以让自己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他说:“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是立足社会的资本。有所担当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现在的企业需要优秀的人才,学生从校园走出来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还很肤浅,从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跳槽频繁。久而久之,学生自身也会感觉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他说,大学生要摆正心态,做自己擅长的工作,“干正事、正经干、事干成。”在校期间就开始发现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爱好。有一个正确的目标和奋斗方向,从而,在这条路上自始至终、始终如一的努力就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观。
王志委员认为,通过社会上的知名企业家进校园,可以很好地向学生传授社会上成功人士的经验。“很关键的是企业家的失败经验,这些都是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不到的宝贵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找份工作并不难。”王志委员向记者介绍说。
相关链接
宣讲团联手高校建创业孵化基地
宣讲团已联手东营各大高校,其中与东营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定期举办“公益大讲堂”和“未来企业家训练营”。
据东营职业学院艺体系老师刘志刚老师介绍,创业基地定期举办黄河口公益大讲堂,共邀请40多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开展讲座,让大学生知道成为企业家需要什么样的素质,为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据介绍,创业基地还设有“未来企业家训练营”,30名企业家与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培养,企业家可以直接聘用优秀的大学生,既丰富了创业基地中老师的指导内容,也解决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本报见习记者 李金金 王瑞景
体验声音
◆学生:崔俊波
能近距离的接触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聆听他们的教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老师们将经验传授给我们,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他从讲座中学到了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处理管理与执行的关系,“在将来的日子里这些会非常有用。”
◆学生:刘倩
她在2010年10月加入未来企业家训练营,回忆起两个多月的学习,她觉得进入训练营后,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觉得自己的目标变得非常明确,“接下来的一年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克服自己的弱点,为今后在工作中做到更加自信和仔细做好准备。”
◆学生:李国峰
他认为自己在未来企业家训练营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加深了对公司的了解,认识到了为人处世的礼貌修养以及一些商务礼仪,更学习到了公司负责人身上彰显出的气质修养,“公司老总都能以礼待人,处事谨慎严密。”除了在训练营正常上课,李国峰还担任拍照记录,写总结稿的任务,“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培养了我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报见习记者 张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