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庆
周日无事,儿子说去逛街,想到快到春节了,顺道看看有什么需要购买的。行走在大街上,道路两旁早已摆满了红灯笼、中国结,远远看去一片红海,喜气洋洋的音乐更是把气氛渲染得暖暖的、浓浓的。儿子问道:“爸,我们买些什么回家?”我顺口说道:“购买几张年画吧!”儿子问道:“年画是什么啊?”我一愣,恍然大悟:“是啊!儿子不知道年画为何物了。”年画早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成为一个久远的记忆了!
在记忆中,一进腊月的门,乡村的农贸大集上就有了卖年画的摊铺,在背风的集贸市场一角,拉着长长的绳子,上面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年画样品,还有在地面上用石头块压着的,年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民俗生活以及山水花鸟、松竹梅兰,真是琳琅满目,色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学校一放寒假,我就与同学相约到农贸大集上去看年画,虽然那几年人们的日子过的很紧巴,即使再紧巴,也要买几张年画,给春节家中增加些喜气,卖年画的年画摊前欣赏的、购买的人山人海,因年龄小我与同学都靠不上前,就使劲往里挤,半天才能挤到年画摊前,我们最爱看的是《杨家将》、《少林寺》、《霍元甲》之类的武侠年画,我们拥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摊一摊细细地看,细细地品味,成为童年记忆里一个无法忘记的美丽符号。
家中的年画都是由母亲负责购买的,母亲是个细心的人,给爷爷奶奶买“年年有余”、“招财进宝”、“福禄寿喜”、“松鹤延年”、“迎春纳福”之类的年画;给我们几个孩子买《少林寺》、《木棉袈裟》、《霍元甲》之类的武侠年画;母亲喜欢听戏,就购买《孟丽君》、《花木兰》、《苏三起解》之类的戏曲年画。到了小年这天,母亲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打扫完后,母亲忙碌着打浆糊,拿出购买的年画,让我帮忙张贴年画,我把年画打开,欢天喜地地抢着选择张贴年画的位置,母亲贴年画时样子很虔诚,好像不是在贴年画,而是在把全家来年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那一张张不大不小的年画上,以求来年平安祥和。我则站在母亲身后,看母亲贴得正不正,给母亲递浆糊。年画贴完了,简陋的小屋在花花绿绿的年画的映衬下,变得满屋生辉,年的味道也被渲染得醇厚香甜。
年画不仅贴出了喜庆,也贴出了亲情。闲时,我与母亲坐在炕上,听她给我讲那画中的故事。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丰富多彩的年画不知不觉撤离了“年”的舞台。后来,家中盖了新房子,一色的红砖墙,刷的白石灰,墙壁雪白雪白的。父亲就不让往墙上张贴年画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印刷精美的挂历。日子到了现在,就连挂历也成了没人稀奇的东西。近几年,十字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每逢新年的时候,母亲就依据各人的喜好,选择了几幅十字绣,挂在房间里来点缀和装饰一下。
时光荏苒,在买年画、贴年画、听故事中,年画成为岁月久远的记忆。如今行走在繁华都市里,早已无法领略童年时买年画、贴年画的喜悦了,但我却永远难以忘怀年画以及与年画有关的点滴岁月,年画曾经固有的那样一种质朴与生活韵味已经深入童年的脑海,那一纸普通的年画,传递给我的不仅是喜庆与福祉,还有浓浓的亲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