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必须彻底推开“李刚门”
  • 2011年01月25日 作者:
  • 【PDF版】

    李启铭该当何罪,自有法官定夺。但是,公众之所以持续关注“李刚门”事件,并非仅仅想了解法院对李启铭的最终判决结果,他们更想知道与判决结果相关的所有程序是否公正。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受到广泛关注的“李启铭撞死河北大学学生陈晓凤”案将于1月26日在河北省望都县人民法院开庭。这意味着从法律上终结扰扰的“李刚门”已经为期不远。

    相对于扑朔迷离的钱云会案,导致陈晓凤死亡的交通肇事细节基本是清晰的。另外据媒体报道,遇难者陈晓凤的父亲不仅与犯罪嫌疑人李启铭的父亲李刚达成了“赔偿协议”,还签署了“刑事谅解书”,这都为该案的判决埋下了伏笔,想必将来的判决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弹性空间。

    李启铭该当何罪,自有法官定夺。在公众的高度关注之下,此案应该会有一个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正结果。但是,公众之所以持续关注“李刚门”事件,并非仅仅想了解法院对李启铭的最终判决结果,他们更想知道与判决结果相关的所有程序是否公正,比如陈家在其中有没有受到外界尤其是权力部门的压力,他们究竟能否自由地接受媒体采访,“经济赔偿”与“刑事谅解”又是在何种状态下达成的。否则,看似公正的结果也可能继续引发民意汹汹。此外,李刚究竟有没有五套房产的问题还没有见到官方的答案。河北省省长当初表态“经过审查后作出处理”,为何公众至今没有看到相关部门对此事的调查结果,难道调查有没有房子比调查交通肇事案还艰难吗?李刚的房产问题不仅关系到基层官员的清廉,也关系到地方政府的信誉,这个问题绝不能似是而非。公众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所表现出的愤怒和焦虑,其实正是对公权腐败的担忧。李刚清白与否得不到澄清,“李刚门”又如何清白收场?

    此事拖得越久,政府公信力就流失得越严重,事关社会公正,不可能寄希望于老百姓的健忘。直到现在,有关部门对关键问题秘而不宣,任由外界猜测和议论,实在是一个“下策”。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前不久分析认为,该事件反映了“政府危机应对的重大缺陷”。

    “李刚门”虽一拖再拖,但目前仍有赢得公众信任和谅解的余地,那就是公开回应公众的所有质疑,公开对李启铭的审理过程,公开对李刚的调查结果。“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唯有公开,才能做到这一切。目前,网上舆论也非常关心此案能否进行公开审理。如果公开审理,除了当事人亲属之外的其他公民包括记者能否顺利地申请旁听,也是媒体关注的问题。

    单纯地在司法领域里审视,“李刚门”或许只是一起简单的交通肇事,但是在社会舆情中,“李刚门”早已演变成公共事件,既考验着司法的公正性,也考验着政府的公信力。在已经“失分”的被动形势下,有关部门能挽回局面的有效办法就是让公共媒体广泛介入,梳理和澄清所有围绕“李刚门”的谜团。引导舆论,不能只跟在舆论后面灭火,公开真相、用事实说话往往更有力量。

    因此,在法院开庭之前的这段时间内,可能是处理“李刚门”的最关键时期。春节在即,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会稍有转移,但想瞒过他们“暗度陈仓”也不容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必须彻底推开“李刚门”
限制公车,不仅仅为了治堵
高速公路收费已走到十字路口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