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济南80后作家推新作《不容青史尽成灰》
张嵌:穿越历史的旅行者
  • 2011年01月25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见习记者 李啸洋

    近日,济南80后作家张嵌出新作《不容青史尽成灰》,这是他继《被遗忘的盛世》之后的又一部历史小说。在纠结于阴谋和权力纷争的历史读物市场,张嵌坚持着自己的方式: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把小说写得颇有镜头感。为了写作,他过起了古代文人的半隐居式生活,埋首故纸堆,把自己化在历史之中,用心灵体会过往云烟。

    说新书:写历史在于收获精神力量

    记者:《不容青史尽成灰》是本怎样的书?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选取了从春秋到明清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关键历史点,以特殊的视角和清新的笔法重新解读历史,全书五套有一百多万字。现在太多的历史读物总纠结在官场的权谋斗争上,这让许多后人认为历史就是这个样子。那些尔虞我诈的过去或者是权谋斗争的厚黑,都是很没有意义的事情。历史值得热爱,因为有太多的美好值得珍惜,即使是在无数黑暗的史实背后,也深藏着我们这个民族能够传承到今天的奥秘。四大文明古国里三个都灭亡了,只有中国还在,就是因为无论局面到了怎样绝望的地步,中国文化的勇气、信念、责任和原则让许多人不抛弃、不放弃。《不容青史尽成灰》写的就是中国从春秋到明清的几千年来我们一次次不抛弃、不放弃的过程。

    记者:你曾说写历史是一种责任,你从事过影视编剧工作,在写作中施展编剧创意与历史史料冲突吗?

    张嵌:说到历史是一种责任,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活在历史的传承里的,历史不是我们今天生活的负担,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更是飞向明天的翅膀。写历史的最大意义就是再现历史上值得现代人回味的内容,从中收获精神力量。历史是让后人学好而不是学坏的,是让我们学会正义而不是仰慕邪恶。

    影视编剧和写历史相比具有相通性,那就是写出好看来,这样能增强作品的可读性。编历史剧要设置冲突矛盾,写历史书史料是现成的,不允许编造和修改,那就需要历史写作者去寻找。我参考的史料也基本是杜绝野史的,所取的内容要么是正史,要么是当时人或者后人的文集笔记,对于史料的真实性也要结合特定的时代和人物背景,做出自己的判断。

    记者:写作时你是一种什么心态,选取了什么视角来讲述历史?

    张嵌:我是一个穿越古代、亲眼见证了变迁后回来的旅行者。写作时我好像是真正穿越回当年的时代,用心灵去体会过往的烟云。写书时我查阅了大量的古代资料,不仅是官修的历史书,还有当时人的笔记、官场奏章,甚至一些记录那个时代普通人生活风貌的书。我把大批的历史资料一摞一摞堆在床头,从早到晚一本一本挨着翻,累了闭上眼睛分明能够看到宋朝的汴梁、大汉的长安。我喜欢斯坦尼拉夫斯基的“体验主义”学说,就像在表演上全身心地去体验角色,写历史的学问也是一样,如果要真实还原一段历史,用现代的眼光正确解读这段历史,也同样要有“体验”精神,唯一不同的是历史不能演绎,只能生动地再现。

    记者:《不容青史尽成灰》采用了小说的写作手法,这给历史小说带来什么? 

    张嵌:小说的笔法,是历史写作发展的一个趋势,我认为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让历史少一些枯燥、多一些趣味,当然这必须要在严格遵守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这样写的意义就是让历史更加容易被现代人理解。历史小说最重要的是要写出历史的气质。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特定的精神品质,这才是后人最需要传承的东西,再现和传承这种精神风貌,是历史小说的技术要求,也是责任要求。

    聊网络作家:一步登天不可能

    记者:写作时你会遇到什么困惑,80后写历史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

    张嵌:80后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观念更加新颖。80后往往对历史上许多已经形成定论的事情,会重新带有自己的观点。这些年流行的许多80后历史读物,之所以成功,首先都建立在独立的历史观上。知识积累不足也让80后的劣势很明显,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作者,在完成一本书前准备相关资料的时间就有半年之多。

    记者:从网络作家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中你能借鉴到什么?

    张嵌:《明朝那些事儿》是白话写史的精品之作,这套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书的结构布局和节奏掌控,长时间积累和思考并成功地化繁为简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虽然当年明月轻描淡写地说这是他的“写作三突出”,但只有真正写过的人才知道,这是一件非常考验功力的活,举重若轻的境界他做到了,我希望《不容青史尽成灰》也可以尽可能做到最好。

    记者:作为一名知名的网络作家,当前网络作家的生存现状是怎样的?

    张嵌:现在有许多的观点,大体都在说网络作家怎样的艰辛。其实我反而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网络的存在给所有的作家一个公平竞赛的权利,当然也有“炒作”“推手”之类的手段,但总的来说这种竞争方式可以提供给更多的人竞赛的机会,你的作品是否成功,网络是一个接受检验的最好平台。网络不是年轻人取得成功的专利,许多年龄大的作者同样可以在网络上取得成功,《大明出了个张居正》的作者清秋子先生就是例子。网络作家的收入参差不齐,从低收入到高收入是一个过程,没有哪一个网络作家可以一步登天。所以网络作家要成功,一要耐住寂寞,二要提升自己。

    记者:许多网络文学作品深度不足,网络文学在主流的严肃文学环境下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张嵌:《明朝那些事儿》出来后,跟风的作品出来很多,但真正叫响的却没多少。许多作者误以为历史只要写得通俗些,就一定能够叫座。《明朝那些事儿》通俗的表面下隐藏着对历史理性的思考,这是一个作者的内功,短时间是修炼不来的。现在网络文学的趋势表明,缺少深度的作品,会越来越没有市场。任何一样事物在它的发展中都会经历一个从狂热浮躁到渐趋理性的过程。网络文学也是一样,从最早的天马行空,最终也会变成严肃的思考。

    “半隐”阳光宅男爱看球赛

    记者:生活中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张嵌:生活中我是一个标准的宅男。很多朋友都说我性格豪爽,很大气。我很羡慕一些古人的生活方式,最欣赏王阳明的一句话:“纵皆阴影,吾心光明”,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

    记者:你说你是宅男,平时你如何调节自己的生活?

    张嵌:哈哈,说来不怕你笑话,我有一段时间的QQ签名是“历史总让人惦记,足球总让人生气”。写作间隙的最大调节,就是看球了。每个星期不管多忙,有联赛的时候,中超是一定要看的,CBA也每场不误,有时候山东鲁能或者山东黄金的比赛成绩还会影响写作进度。这应该是写作时期最好的休闲方式了。此外,我喜欢听的音乐也大部分都是老歌,有时候和一些朋友聊音乐时尚,人家也会很惊讶地问我是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记者:很多人羡慕自由撰稿人的生活,你现在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张嵌:我觉得有的朋友说,我现在处于魏晋时期一些文人的“半隐”状态。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读书写作,闲着的时候会和朋友一起去喝茶聊天,要不就呆在家里上网了。说到自由撰稿人的生活归根结底就三个字:赶稿中。刚起步的时候,得到的机会比较少,拼命地为自己争取机会,现在机会多了却常有写不完的感觉。我的写作合同经常会压在枕头底下,提醒我自己还有多少稿子没写完,想睡觉的时候,也就能挺下来了。写作就像是和姑娘约会,心中有一种激动,会让你情不自禁地投入进去。对于写作这个“爱情”,我现在的感受是甜蜜多于艰辛。

    摄影 李啸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嵌:穿越历史的旅行者
《白蛇传说》杀青李连杰靠想象打妖
张国立、种丹妮“父女”情深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