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流浪者建一个避风港
  • 2011年01月25日 作者:
  • 【PDF版】

    春节快到了,人们在忙碌着,为这个即将到来的传统佳节做准备,更多的人即将放假,享受全家团圆的幸福时光。然而,有这样一群流浪人员,在城市的街头风餐露宿,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夜里居无定所,他们将如何渡过这个年关呢?

    我们注意到,济南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一次次在街头巡回救助引导,可大多数流浪人员不愿意接受救助,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救助站是临时救助机构,对城市生活无着的人实施应急救助,但是,对于选择流浪的人,这种救助与其主观愿望并不相符。高架桥下、街道绿化带中、供热管道的井盖上,甚至高压电设施围栏边,常常是他们的栖身之地,沿街商铺的屋檐下、自助银行门内则是他们的豪华去处。显然,这既与城市现代文明的格局不相协调,又影响了公共秩序,而且这也不能保障他们安全过冬。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站求助时,应当如实提供本人的下列情况:一、姓名、年龄、性别、居民身份证或者能证明身份的其他证件、本人户口所在地;二、是否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三、流浪乞讨的原因、时间、经过等等,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十天。也许这一切与他们选择流浪无关,不超过十天的救助意义并不大,也许他们并不希望回家,也许他们仅仅需要一个避风港。

    鉴于此,笔者建议在城市的社区规划建设中,建一两个流浪乞讨人员避风港,简易床铺,敞开大门,自由出入,让露宿街头的流浪人员无需私搭乱建、无需占用公共设施就能避免户外的各种风险。而且,这种关怀救助无需满大街寻找流浪者,市民在日常善行中就可引导流浪者入住,投入不大效果明显,何乐而不为?

    如果真有一个这样的避风港,流浪者也会在城市过一个不受寒风侵袭的春节。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流浪者建一个避风港
救人庄稼汉应受到褒奖
在除尘中感受传统的魅力
请让一让农民工兄弟
这一拳打丢了文明
车外不报站盲人乘车难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