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招偏才恐因将“全才”当“通才”
  • 2011年01月25日 作者:
  • 【PDF版】

    □周明华

    据报道,23日晚,北大招办对今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并经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学生名单公示。161位获得实名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所推荐的210名学生全部通过审核。北京入围的21名学生中,超一半学生担任过班长、学生会干部等“领导”职务。北大首次回应社会公众对于北大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的质疑,并称将进一步扩大农村中学的比例。

    今年审核通过的学生名单与往年无多大变化,不是学校的“全才”,就是学生干部、体育尖子。北大当年力推校长推荐制,曾公开宣称过是为了弥补现行高考制度“一考订终身”之不足,以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机制补位。而今来看,仍是继续为全国少数重点窗口学校中“能考、能跑、能说”的中学“全才”们再增加一份进北大的法码而已。所以,北大招办的这名负责人的这番不招“偏才”的解释,看似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实则前后矛盾、漏点颇多。

    实际上,所谓重点中学里的“全才”可以走正常高考渠道,完全有能力考入名牌大学,没有必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进名校的保险系数再来一次大幅提高。事实上,当前包括“北约”“华约”等联盟高校自主招考在内,很多人将“通才”理解为“全才”了。现在社会上真正的全才是不太可能存在的。故以“全才”的要求去寻找人才,这种意识是带有偏见性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培养造就一批“庸才”。过去宣扬人在发展过程中培养兴趣爱好,多涉及相关学科,故求通才,不是要求什么方向都要求优秀。故人才在某些意义上看可以说是专才。

    大学自主招考,不外乎还是笔试加面试。这对农村娃构成不公,有将农村娃挤下“公平车”之势。清华招办主任日前就说,今年通过清华初审考生中来自于县级或县级以下中学仅占约1/4;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北大农村学生的比例从上世纪50年代的70%降至如今的16.3%。

    要将目光锁定非重点学校的学生,不是说句“将进一步扩大农村中学的比例”这么简单,而应该将自主招生或实名推荐制的目光不再投入“全才”成堆的重点学校,转向边远县乡镇农村中学,使教育资源理性而温暖地流向公平之河中,可以发现大城市中没有的偏才和怪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底综合征”背后的底层焦虑
过年的习俗
漫说新语
不招偏才恐因将“全才”当“通才”
微评论
过年啦怎么孝敬父母呢
今日语录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