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不是巨富,只是一个养鹿人,做了一件让家乡人感动的事———
连续两年资助全村小学生
  • 2011年01月25日 作者:
  • 【PDF版】

    连续两年给村里小学生资助的汪新波。

    文/片 本报记者孔雨童

    21日,牟平区武宁镇陡崖子村几十名小学生都领到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200元的助学金。在陡崖子村,这种对孩子的资助已经不是第一次。2010年的时候,每个孩子都领到一个装满几乎全部文具的新书包。

    这份资助全部来自一个村里的养鹿人,48岁的汪新波。汪新波自小在大连长大,两年前,他回村开了一个养鹿场,看到孩子们破旧的书包,他萌生了资助的念头。“只要我还有能力,就想把这种资助做下去。”

    村里人只知道他是个养鹿人

    在陡崖子村,说起一个“年年给孩子发钱的养鹿人”,不少村民都知道,但却很少有人了解这个养鹿人究竟是谁。村民于雪翠告诉记者,就在这个月21号,村里的广播让一到五年级的孩子家长都带着孩子去村委会领钱。那一天,不大的办公室里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身影,然后村支书和那个“养鹿人”一起把每份200元钱递到49个孩子家长的手里。在那之后,村里的几位住在敬老院里的老人也每人领到200元钱。这位养鹿人还跟村民表示,以后每年都会资助孩子和老人们。

    在这之前的2010年,村里的每个孩子都领到一个大书包,里面有最新式的文具盒、本子和笔。“领到这些,孩子们都高兴坏了,农村的孩子有的书包都很旧了。”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我们就知道他是个养鹿的,可能有亲戚在这个村里,至于叫什么都不知道。可是这年头能做到这样的不容易。”村民说。

    孩子们的破书包让他萌生了资助念头

    问了十几个人,打了几个电话,记者终于通过村委会联系到了这位养鹿人汪新波。

    24日下午3点,村委会的门被推开,一个个头不高、穿着夹克的中年人走了进来。“没什么事,不用太声张。”汪新波笑着坐下,还对着记者的相机一再摆手。

    汪新波对这些孩子的照顾来自几年前的一次回村。汪新波的爷爷、父亲都出生在陡崖子村,他自小在大连长大,除了偶尔回乡,这里的一切,他都不熟悉。几年前汪新波回到这里准备开一个养鹿场,无意中一次看到孩子们破旧的书包,触动了他。

    因为村里很穷,汪新波决定为孩子和老人们做些什么。他找到村委会,提出给孩子们一人一个新书包,里面放满文具,还要给村里敬老院的老人一人200元钱。今年,他又给每个孩子发了200元钱。

    村委会王主任告诉记者,发钱之后,很多村民来问钱是谁给的,但因为汪新波多数时间不在村里,九成以上的人根本不认识他。

    “我就想让孩子们好好学习。”汪新波说,他不是什么巨富,但只要还有能力,他每年都会资助村里的孩子和老人。

    想争取更多孩子回村参与建设

    “只有更多的孩子长大了,愿意回来帮助村子建设,村子才会有发展的希望。”

    如今在隔海相望的大连,汪新波的孩子已经长大,一年中他只会回来几次,但是他还是一直惦记着这个村子。

    汪新波说,现在年轻人即使回来,也没有合适的发展机会。他希望在未来,自己可以有能力在村中兴办几个项目,让更多的年轻人回来参与建设。

    在记者即将离开的时候,汪新波正拉着一位目前在济南上学的大学生的手,鼓励他以后能够回来,帮助这里发展。

    “我真的希望这个村子以后会更好。”汪新波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连续两年资助全村小学生
逛大集不为买东西老人就图找点年味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