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姜海姣 本报通讯员 万辉 弓弘
春节临近,为保障上市服装的质量,市工商局日前对各大商场、超市等流通领域销售的服装产品开展专项监测。共监测57批次,其中33批次不合格。据了解,不合格商品分别存在标识、PH值、色牢度、成分含量等项目不合格问题。
羊绒衫里根本没羊绒
“部分服装产品标称含有羊绒、兔绒、桑蚕丝等纤维成分,而实际监测结果含量不达标或根本不含此类纤维。这只是通过书面标注作为提高销售价格、谋取利益的一种手段,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市工商局消保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产品原料成分的优劣,是决定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错标、虚标或乱标成分含量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和欺骗。
据了解,此次监测的检验项目主要涉及标识、甲醛、PH值、偶氮、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色牢度、成分含量、粘合衬剥离强度、起球等指标。检测的服装样品中,有27个服装样品成分纤维含量与实测值有所不同,居不合格项目首位。
部分服装可危害健康
在这次监测的样品中,有7个样品PH值不合格,而染色牢度不合格的商品更是占了总数的25.72%。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纺织品PH值超标不容忽视,如果纺织品中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破坏皮肤的平衡和抵抗能力,从而引起皮肤过敏或诱发感染,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而本次监测有7个样品PH值不合格,其中个别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品PH值高达9.3,出现产品偏碱性的情况。
染色牢度不合格的服装也同样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这主要表现在耐水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等,不但非常容易脱色、染色,并有可能导致皮肤刺激或不适,影响人体健康。”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不合格产品已经停售
市工商局消保科相关人员表示,已根据此次抽样监测结果,对标签不全的服饰采取了责令暂停销售并返厂处理的措施,对成分不合格服饰实行查扣,并对经销单位予以依法调查处理。同时,要求各经销企业应在商品进货时,及时了解、掌握商品信息,认真验看供货方的资质证明、商品质量证明,做好索证索票工作,必要时将相关商品送检。
此外,相关人员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服装产品时,不仅应仔细查看产品标签质量和实物质量,还要选购使用说明内容标注齐全的产品。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有9项内容是服装必须正确明示的,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号型规格、采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洗涤方法、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标准编号、产品质量等级、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