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蒋对日本和苏联的态度
  • 2011年01月28日 作者:
  • 【PDF版】

    中国同苏联的关系非常复杂。

    老蒋一直把日苏看做是红白两大帝国,反正就是觉得它们对中国都没安什么好心,所以都得提防着。对此,他还有一个很有名的观点,叫做“倭患急而俄患缓,俄患大而倭患小”,打个比方,就是在欺负中国这件事上,日本喜欢吃快餐而苏联爱细嚼慢咽,吃快餐的那个性子急但实际上是个没头苍蝇,相对来说危害还小一些;苏联则不一样,这是个有心计有城府的,他的胃口实际上大得很,轻易你根本玩不过他。

    当年的满清修补匠李鸿章搞联俄制日,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这条道走不通。那么我们走“革命外交”,既制俄又制日呢,“中东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就给你颜色看了。遇到的倒霉事多了,老蒋渐渐琢磨出味道来了,以前一边倒的“联俄制日”固然不行,现在把两个恶邻居都一齐得罪光了其实也不对。

    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答曰:见风使舵,虚虚实实。它还有一个很学术化的名词叫做机会主义。就拿老蒋的那句名言来说吧,“倭患急”,但只要不急到一定的程度,尚在能忍受的范围之内,就优先对付“俄患大”,也就是容忍日本人,对付俄国人。但如果“倭患”急得太过分,让人实在受不了了,也就只能在“俄患缓”方面让步,跟老毛子站一边儿,然后集中精力对付日本人。

    其实说穿了全是斗心眼,这就是政治,国内国外都一样。老实一点的人还真干不了这个。

    “九一八事变”后,“倭患”越来越急,如果能够用“俄”来牵制一下“倭”显然是很有必要的。但为什么中国外交方面一直没什么动作呢?“中东路事件”没处理完当然是一个原因,东北军政当局弄出来的那个《伯力协定》不是中国政府一直不肯承认吗?斯大林不爽,这就成了大家心里的一个疙瘩。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一个外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的对立和矛盾也是一直不断。

    与之相比,国际因素更为重要。李鸿章的那套联俄制日,其实还没出手,就被日本人看得清清楚楚,他们最恨这个。你不跟我好好谈还去找帮手,想阴我是不是?好,有你好看的。

    那个时候的苏联尚处在恢复和上升期,共产主义运动也没像后来那样成功和火爆,在全球范围内,“反苏反共”甚至一度成为一句时髦口号。日本人多精啊,它来得正好,就天天把这句口号放在嘴边念叨,作为自己在远东横冲直撞的一个绝佳理由。跟苏联过于接近,必然会刺激日本,让这小个子更来劲。

    到依靠国联打官司的时候,中国的顾虑又多了一层。国联里面最大的就是英法,美国虽没进入国联,但实际影响力并不比前二位差,还有这么多欧美国家,大家都把苏联看成外星人,压根儿就不愿答理它。如果贸然跟苏联有了那么一点瓜葛,人家躲你还来不及,那国联的官司还要不要打了?

    这一点别说政府要员心知肚明,就连当时的一般公务员都了解。马占山的代表不是一听调查团提到“为什么你们部队的臂章是红色的”就紧张吗?他当场非得使足劲把与苏联的关系给撇清不可。

    不过事情都是会变化的,国际外交尤其如此。我们小时候上语文课经常读到这样的句子:小孩子的脸就像夏天的天气一样说变就变。随着苏联的能力渐渐显山露水,有很多迹象表明,连美国这样的纯“自由主义国家”竟然也出现了承认苏联的苗头。这大大消减了中国与苏联复交的心理障碍:你们都跟他抛媚眼了,我跟他拉拉手有什么不可以?

    让老蒋动心的还有李顿调查团在报告书上的几句话。怎么说的呢?上面是这么说的:大家一定不能忘记满洲还有一个苏联,它在这里有一个中东路,还有历史上大大小小的一些利益。要解决满洲问题,苏联不加入不行,否则就是解决了也等于一场空(“解决时倘忽略苏联之重大利益,则此项解决必不能持久”)。

    调查团的背后,实际上就是英美法这些国家在说话。他们都说了,满洲问题得把苏联拉进来,不然搞不定。那就得照着方子抓药啊。按照这个趋势看,欧美列强那边是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组织当机立断,召开电话会议
老蒋对日本和苏联的态度
误区一:新式家庭软暴力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