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80、90后:过年就该轻松简单
  • 2011年01月28日 作者:
  • 【PDF版】

    去谁家过年,这是很多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报记者孙国祥 摄.

    潍坊学院里,有学生部准备回家过

    年。     本报记者孙国祥 摄

    文/本报记者 张焜片/本报记者孙国祥

    “为什么很多80后和90后,都不想回家过年呢?”许多人都在这样问。而这个问题却受到很多80、90后的抵触,他们说谁都想回家过年,自己要的只是轻松简单的过年。而处人情、撑场面这些必做的“繁文缛节”,让自己倍感压力。

    囊中羞涩,还得带着礼物

    腊月二十九还得上班。在潍坊一家食品企业里担任人力资源经理的王程,跟同事调了班后,才有机会在腊月二十九的下午,乘坐火车赶往武汉老家。

    王程今年27岁,已经整整1年没回家了。这几天,一想起家乡的热干面就直流口水。“在潍坊忙了一年,连电话都很少跟家里打,怎么会不想回家呢?”王程在单位被视为工作狂,公司总经理曾开玩笑地问他,是不是不回家了?如果不回家,可以给他推荐一个临时女友。王程也想找个女友,但更想回家。

    “父亲喜欢喝点小酒,应该买几瓶黄金酒;母亲至今还很时尚,应该买件时髦点的羽绒服;爷爷的腿脚不好,应该给他买双好鞋子,走起路来舒服些;姥姥的眼睛不好使,应该去配副好的老花镜……还有叔叔、姑姑、表弟、表妹……”

    早在元旦那会,王程就开始盘算过年回家要带的礼物了。可这并不容易:东西拿得太多,路上不方便;如果拿钱,自己又囊中羞涩。

    “说来很不好意思。”王程说,一个月2500元的工资,在付了房租、车子加油费等花销后,到了年底,手里也就剩下不到5000元。如果过年单纯给亲戚朋友送钱,这点钱会所剩无几的。那送完钱,在老家还请不请老友吃饭?过了年回潍坊怎么过?所以他只能选择买礼物。东西不贵,但只要买到心坎上,也能让人满意。

    精打细算,礼物钱还花了1000多元。王程又准备了信用卡,如果回家真碰上花钱的时候,还是得有面子才行。

    提起面子,王程又想起了女友的事。从大学毕业开始,每年回家他都会被6个以上的亲友逼问结婚的事情。可到现在了,依旧没女朋友。考虑到忙了一年都没钱过年的窘境,王程觉得,要是真找了女朋友,自己就更没钱过年了。

    没结婚,不能把女友带回家

    “我现在只想着过年回家怎么跟父亲交代。”25岁的刘智勇做电子生意,在2008年与女友相识,虽然两个人还没办婚礼,但结婚已是迟早的事情了。

    刘智勇说,自己的生意还不错,女友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他现在不愁钱,而是发愁如何让女友跟自己回家过年。

    刘智勇的老家在湖南长沙。现在,他们那里的思想很开放,如果交了女友、男友,就可以领回家过年或者到对方家过年。刘智勇的父亲几乎每天都在打电话催他,让他今年务必把女友带回家过年,来年接着办婚事。

    “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当即要求去女友家跟岳父岳母说一声。”王程说,他提着茅台到岳父那儿一说,今年想领女友回家,没想到却被拒绝了。

    刘智勇的女友吴玲是潍坊本地人,她告诉刘智勇,在潍坊,没有出嫁的女孩,绝对不能去男方家里过年,不然会被人说闲话。“老人可不管是什么年代,只要你不回家过年,肯定要被人戳脊梁骨。”吴玲说。

    法子想尽了,吴玲就是不肯跟自己回家。刘智勇拗不过她,只能顶着父亲的压力作罢。前几天,他随意问了吴玲一句,是不是明年结婚了,就可以跟他回家了?

    吴玲的回应很干脆:当然!但随即提出一个要求,俩人都是独生子女,自己老是不陪父母过年也不好。

    刘智勇愣了。

    他从没想过这个问题。自己的父母远在长沙,他一年里也就只有过年才能回去。看吴玲的意思,明显是要让他也得在潍坊过几次年。“我该怎么办?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的感觉,这会儿才真的有了!”刘智勇说。

    过年只想简简单单,乐呵乐呵

    学校放假了,又在潍坊呆了13天。在潍坊上大学的刘钊还是得在29日赶回临沂老家。

    1991年出生的刘钊正在读大二。刘钊记得自己第一年来潍坊时,放寒假前那几天,心里就像被挠痒一样。刚刚考完试,学校还没正式放假,他就急忙坐上汽车赶回了老家。

    那一年的春节却让他印象最为深刻。在家人的眼里,成了大学生,就是大人了。原来归家里长辈做的事情,被“轻轻松松地”甩在了他的肩膀上。

    备年货、扫房子、贴春联、走亲戚……一个寒假过来,游戏没时间玩,朋友没时间聚,时间全都用在了招呼过年的事情上了。

    寒假结束的最后几天,不管父亲怎么训斥,刘钊都不动弹了。他就想躺着上上网,跟网游上的朋友们下几回副本,再找网上的“老婆”聊聊天。

    那几天他看见已经大学毕业两年的表哥,还在忙元宵节的事情。

    表哥曾告诉他,“咱们已经长大了,就应该承担起一个家的责任。在你这个年纪,我也开始忙活了。你不觉得这有一种荣誉感吗?”

    刘钊觉着,这只是“繁文缛节”,怎么能称得上荣誉感?

    刘钊看来,一些老旧的过年方式该换一换了。“最多走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吃几顿好的,放放鞭炮就行了。”刘钊说,今年回家,肯定还得因为办事不利索、老忘事,“挨父亲熊”。“我算负责任的了,有些同学,回家什么都不管,只顾着自己出去玩。过年本来就应该乐呵乐呵,跟父母亲友亲近一下,叙叙旧,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事情,累不累啊?”

    牢骚归牢骚,不管怎样,刘钊还是要回家的。“过年,家还是最温暖的”。刘钊说。

    记者手记 >>

    回家应是默默的温情

    “过年,家还是最温暖的。”这出自一个还被视为“太潮”的90后口中。

    “80”、“90”,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80后的“不安分”,到90后的“异类”,总有许多非议存在其中。

    过年回家,在长辈的眼里,是不容争议的。即便心里有纠结,但这种纠结也会被回家,这个过程悄无声息地完全消化掉。

    但在80、90后的口中,对回家过年却有一堆的“牢骚”。

    我们应该承认,这个时代,独生子女占主流,他们的压力很大,肩上责任更重。同时这个时代,让他们的社会观念已在不断转变。传统观念在他们的脑海里又开出了新芽。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与传统有些不搭配的“新芽”?

    或许,可以用一位采访对象曾对我说过的话来回答:如今通讯快速、交通便捷,所以家人之间的交流,不应仅局限于过年的这段时间里。在年轻人看来,春节应该是让人放松的,应多一点和家人在一起的温暖、上网聊天的惬意,少一点处人情、撑场面的繁琐。

放大 缩小 默认
80、90后:过年就该轻松简单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