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左走向右走
  • 2011年01月28日 作者:
  • 【PDF版】

    大龄青年回家的尴尬:男愁问娶,女怕提嫁

    本报记者  秦国玲

    每逢年关,车站码头,人头攒动。大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回家,回家,快点回家!但如果年纪不大不小,大龄当头,频频遭遇家中“逼婚”,当年关的脚步临近时,对很多单身大龄男女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关”。家人亲友的唠叨让他们只想逃得远远的。

    回家过年陷催婚大战28岁女人借口加班躲相亲

    “万家灯火,可自己却不能回家,不是不想回,而是非常怕面对父亲的唠叨,因为面对爱情和婚姻,我已逃避很久,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在潍坊……”

    在潍坊工作的齐玲,年纪不大,只有28岁,可是就是因为年纪的原因,即使家在淄博,与潍坊一线之隔,她已经有一年没有回家了。“28岁,年纪也不大啊,在北京、上海没有结婚的单身女青年多了去了,为何在潍坊,就非要一遍一遍地逼婚?”

    齐玲工作稳定,还在潍坊买了车。但是,妈妈对她的终身大事很紧张,每次打电话都会说这件事。齐玲说,2009年回家过年,“一出车站,来接站的妈妈看着没有对象跟着回来,脸色就不太好看。吃年夜饭的时候,大家一上桌就开始讨论我的婚姻大事。”初二时,齐玲参加同学聚会,还有人带着几岁的孩子出席,大伙拍着她的肩说:“加油哦!”从初一到初五,在亲戚朋友们的张罗下,她相了三次亲,但都未获成功。“这太恐怖了!”齐玲说。

    为了避免催婚大战再次上演,2010年开始,齐玲就避免春节回家,跟家里人说,要加班回不去。

    没事业没钱没女友30岁教师怕回家

    说起春节回家,自称“恐归族”一员钟涛的一脸无奈,盯着电脑屏幕发了好一会呆。和寒冷的天气相比,春节的氛围愈显浓厚,外面不时传来鞭炮的声音。打开自己的微博,钟涛却写下了一条“今年,我成了春节‘恐归族’,不想回家,就想一个人呆着。”

    今年30岁的钟涛是青岛某高校的毕业生,现在在潍坊一驻潍高校工作,老家在胶南。因为他从小学习成绩就不错,是父母亲戚眼中的“好孩子”,大家都认为他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也肯定会很优秀,“前两年回家的时候,亲戚一见面就问我什么时候带老婆回来,什么时候升官,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早在1月10日就放假的钟涛,硬是在学校里逗留至今。“学校里的事情早就处理完了,现在在学校基本上就是耗时间,能不回去就不回去,能晚回去就晚回去。而且每年回家过年不外乎走亲访友,没什么新意。”钟涛向记者透露,工作都五六年了,一直是一线教师,都是死工资,对象的事情他一直不在状态,男老师不如女老师吃香,找对象比较难。“父母老是催我回去,但是一想到自己又没对象,又事业无成就觉得很不舒服。”

    正在聊天,钟涛接起一个电话,一看号码不禁眉头一皱,接完电话,他不住地叹气,“家里的电话,又是问几号回去的。”钟涛说,回家真是一个难题。钟涛说,爸妈年纪大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希望我能回家。“不行看看,去买车票吧。”

    多重压力导致“恐归”要学会勇敢面对现实

    对于都市中的大龄单身男女来讲,春节期间带回另一半堪称是给父母的最大惊喜。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不愿回家的原因,就是父母的“逼婚”和口袋不够鼓。

    春节回家团聚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沿袭的传统,因此被赋予了很多

    沉重、厚重的情感。而大龄男女青年的“恐归”,也是面对春节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的一种不自信,产生逃避现实的行为。

    专家表示,来自经济、人际方面的多重压力导致越来越多的大龄男女青年在春节期间出现“恐归”,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不仅生活节奏加快,也面临较大的压力,结婚较晚也渐成比较普遍的现象。

    “恐归”体现出传统习惯和现代观念的一种冲突。一方面,对于中国人来说,新年时全家团聚已经是一种习惯。常回家看看父母,是子女应该尽的孝道。而父母的思想也应该更为开明一些,时代在进步,子女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不用过于操心,比如逼婚等大可不必。这样,春节才能真正成为家人团聚、身心放松的节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左走向右走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