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了石拱坝,这个村不缺水
费县黄土庄村小农水利大旱之年出奇效
  • 2011年02月14日 作者:
  • 【PDF版】

    在费县南张庄乡武家庄村,村民们正在打井抗旱。

    本报记者 周磊 摄

    本报记者 周磊

    自去年9月11日以来,费县长达5个多月无有效降水,干旱形势异常严峻,地下水位普遍下降1.5米左右。但费县大田庄乡黄土庄村,小农水利效果明显,村民浇地不愁水。

    

    蓄水石拱坝水源充足

    12日,在费县大田庄乡黄土庄村的山地上,道路两边的果园内,很多村民正在浇灌果树,可是浇水管道都是在地头直接接出来的,中间的输水管都埋在地下,而且看不到水泵,也看不到水源。

    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村民陈青贵为记者解开了疑惑,原来,水都来自于青龙崮石拱坝内的存水,由于青龙崮石拱坝地势高,坝内水压大,通过地下管网直接流到果园,不需要水泵等机械。

    村民们告诉记者,他们村有个三联农水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成员不仅能以低价买水浇地,而且年底还有分红。当地村民总结了这样一段顺口溜:“不用电,不用油,一根管子到地头。” 

    黄土庄村“两委”成员田如仓告诉记者,1997年7月,采取联户建设、联户管理、联户所有的模式,由农民自愿出工、出料、出机械、出资金、出土地,总投工2.16万个,投资114万元,建成高20.6米,顶长82米,砌体方量4896方,蓄水10万余方的大型石拱坝。

    2001年2月成立了“费县大田庄乡黄土庄村三联农水合作社”,制定了管理章程及财务制度,年终根据合作社收益情况,扣除管理维修费用后,所剩部分按投资多少进行分红。

    “虽然很久没下雨了,但我们村里不缺水,果树也没渴着。”村民陈青贵说。

    围坝打井为抗旱

    在费县南张庄乡武家庄村,该村旱情也很严重,村支部书记刘宝成告诉记者,全村总共1100亩小麦受到干旱的威胁。

    在村北,该乡钻井队的工人正在路边忙碌着打井,钻井队成员张立元告诉记者,“昨天已经打了一天了,今天很快就要出水了。”据该乡姚乡长介绍,乡里组织的一个钻井队,有十五六个工人,分为三个小组,每天从天亮就外出打井,一直工作到天黑。

    “现在打井,都得打10米深,不然水根本就不充足,往年,一般打到6米深就能出水,今年要到7米多,才能见到水。”张立元说。据悉,这样一口直径20厘米左右、深10米的井,需要大约1000元钱,打完后,一天能浇灌20多亩小麦。

    在该村南侧,丘陵上的梯田中有些小麦,这些小麦已经发黄。在旁边的小河内,水流很缓,水量特别小,现在根本无法用来浇灌。为了把小河内的这股水用上,该村找来挖掘机,准备在小河中建个小坝,把水拦起来。

    挖掘机在工作的时候,十几名有梯田的村民正在旁边观望,眼里充满着渴望。65岁的王瑞侠老人指着小河告诉记者:“我在上边有1亩麦子,现在为止一遍都还没浇,现在已经很黄了。”

    据了解,费县共投入抗旱资金2193万元,共建机井、大口井、塘坝、水池、地头井、扬水站788处,干支渠清淤1.2万米,全县抗旱高峰时日最高上阵劳力11万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炮,向天催雪
有了石拱坝,这个村不缺水
水库开闸放水
8996万资金到位
开发小微型水源
8座引水渠完工
干旱达特旱等级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