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原作物喝上“救命水”丘陵农田仍等天公作美
———记者探访农村旱区,受地势影响灌溉状况大不同
  • 2011年02月14日 作者:
  • 【PDF版】

    2月10日,在莒县小店镇庞家垛庄村,莒县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刘长珍向记者介绍万亩农田灌溉水利工程。  见习记者 彭彦伟 摄

    本报见习记者 侯健 贺超 彭彦伟 张永斌

    五莲县叩官镇小榆林村  

    丘陵地带作物减产全村齐抗旱

    一般情况下,冬小麦在国庆期间播种,来年5月就可以收获。到了立春时节,麦苗能长到将近10厘米。可是今年由于干旱影响,这些麦苗长势很差,都已经枯萎,很多已经枯死。站在地头,唐永胜久久说不出话来。这个以种地为生的四十岁的农民满眼悲伤,“心疼啊!”

    在五莲县的众多乡镇当中,叩官镇受地势的影响,干旱问题尤为凸显。叩官镇紧挨着五莲山风景区,镇内多丘陵,平地较少,所以在干旱天气下,丘陵地带的灌溉很成问题。叩官镇的主要粮食种植区分布在大榆林村和小榆林村,其他的丘陵地带也零星种植一些作物。

    由于长达五个月无有效降水,平时水量就不多的潮北河已经断流,上游的蟠龙河水库为了保证最低水位,也没有采取开闸放水的措施。

    2月10日上午,五莲县叩官镇小榆林村的唐永胜来到麦田里,眼前地表土层已经干透,掘开表层可以发现几厘米深的土壤仍含有一些水分。因为天气冷,水分冻结,土壤会变得坚硬。唐永胜说,今年干旱已经造成小麦减产,原本每亩1000斤左右的产量,将会减产一半左右。

    唐永胜告诉记者,他一共种植了3亩小麦,受连续旱情影响,大部分麦苗都已干枯、倒伏。记者看到他的地块紧挨着机井,灌溉条件很方便,其他离机井较远的耕地,由于灌溉条件没有这么方便,所以麦苗的长势要比唐永胜地里差得多。

    “就目前来看,减产已成定局,有一半左右的麦苗没有什么成活的希望了,我打算开春之后在这些地上换种春玉米。”

    五莲县叩官镇小榆林村村主任王宗玉告诉记者,持续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很大。村里现有耕地1028亩,主要种植的是冬小麦,村里十眼机井在平时可以满足正常的灌溉需要。但是持续5个多月的干旱使得灌溉次数增多,机井中的水已经被消耗殆尽。没有充足的水源,农作物生长受到了严峻考验。

    王宗玉介绍,小榆林村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上游户部岭水库和村里的机井。在正常情况下,越冬小麦用水库的水源经过一到两次平灌,再加上降雪就能保证用水需求。但是连续干旱造成水库存水量锐减,已经无法满足灌溉需求,因此如何找到新水源成为当前的首要难题。

    “为了抗旱,我们也是全村齐上阵,将干旱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王宗玉说,从去年干旱情况出现时开始,小榆林村就投入十多万元用于水利建设,新打数眼10米深的机井,并将原来的机井进行挖深,扩大灌溉用水的来源。同时在不影响水库正常蓄水的情况下,抽取一个二级水库和三个塘坝的水用来灌溉。

    王宗玉告诉记者,抗旱工作受外界的气温影响很大,最近由于天气干冷,不适合浇水灌溉。因为在干冷天气下,水分蒸发的速度很快,在灌溉之后水分还没有到达作物根部就已经蒸发完了,需要多次进行灌溉。而且最近几天气温都在零度以下,灌溉用水容易结冰,所以最佳的灌溉时机应在连续3天气温在3摄氏度以上才能进行。否则即便是能够抽上来水,水管也会因为低温而冻裂,无法继续使用。

    莒县小店镇庞家垛庄村  

    万亩农田灌溉工程为小麦解渴

    由于修建了万亩农田灌溉工程,全镇六大水库都连在一起,可以相互调配,所以平原地区的小麦可以自流灌溉。“年前都浇过一次,等气温回升,就可以再浇了。”虽然麦叶看起来枯黄,但小麦的根部水分还比较充足。

    莒县是日照市另外一个小麦主产区,记者在莒县一些旱区采访时发现,处于平原有水可浇灌的地方小麦长势良好,而处在丘陵、山地无法灌溉的地方,小麦面临绝产危险。

    莒县小店镇地势东高西低,平原、丘陵、山地交错分布,各占三分之一。其耕地面积3万余亩,其中可以自流灌溉的一万五千亩,喷灌可以浇灌的一万三千亩,还有两千余亩没法浇灌。

    在该村的平原地带记者发现,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喷灌的龙头,水完全可以自流非常方便,各个水库存水也还比较充足,短时间内不会影响灌溉。

    庞家垛庄村还有300多亩丘陵耕地,小店镇庞家垛庄村书记庞伟村对此直摇头。“没法浇灌,只能等着下雨,现在已经有很多死苗了,再不下雨将面临绝产危险。”

    据庞伟村介绍,丘陵地带的麦子只能靠下雨的一些存水浇灌,村里自己挖的两口井年前就已经干涸,现在只能等着降雨了。

    在这个村的丘陵地带记者看到,虽然已到小麦返青时节,但一眼望去麦田里一片枯黄,毫无生机,地上已经干裂。而绝大多数麦苗已经干黄,在手里一搓就变成粉末,村民拿着棍子在地里挖了五六厘米深,还没有一点水分,和地表一模一样。在一些麦田里面,甚至还能挖出未发芽的麦种,化肥的颗粒在根部也清晰可见。

    在小店镇山西头村,该村书记徐庆高告诉记者,他们村有130多亩麦田很难浇灌,年前村民为了浇灌,铺了400多米管子才把水引到地里,而浇地的成本无法估量。

    据小店镇副镇长高子善介绍,今年小店镇种麦面积比往年要多,由于这几年风调雨顺,很多村民过于乐观,把很多不适合种小麦的地方也种上了。结果今年天气情况超出村民想象,也给抗旱增加了难度。

    据莒县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刘长珍介绍,莒县冬季在田作物面积70万亩左右,受旱面积53.24万亩,灌溉面积60.55万亩,占在田作物的86%,其中严重干旱作物8.6万亩。

    岚山区巨峰镇河庄村  

    部分塘坝已经干涸茶农抢水源

    岚山区小王家沟村村民王先生说,由于灌溉及时,麦田和茶叶长势还不错,但抽水的小塘坝水已经不多了。附近一位村民说,这些刚过完年就抢水浇的是“勤快人”,还有不少茶农坐等天上下雨,放弃了浇水。

    岚山区南北山东坡的巨峰镇河庄村一处占地十余亩的塘坝,几近干涸。

    2月11日上午,记者从坝沿走到坝底周边处,土已经干透了,脚下丝毫感觉不到湿气。走到坝底处最中央才有淤泥,也只有这里还储存着丁点的水。

    茶农吕京习正在利用电泵抽水灌溉,水管绵延300余米,才通到他家位于丘陵的2亩多茶园,灌溉完得花费4个多小时的时间。他满脸无助地说:“往年这个塘坝到三四月份才会干涸,但是提前三四个月就这样了。”

    吕京习说,河庄村附近有9处池塘,只有2个面积在数十亩的池塘水源比较充分,其他塘坝的水已经被基本用完。在他家的茶园,同样是一拢茶,有的长势尚可,可以采摘春茶,而有的已经是叶子干瘪。

    吕京习的女儿吕东玲说,到时得仔细辨认,能采的一个不能落下,而干瘪的只能剪掉,等待再次发芽。当记者下午再次经过这里时,看到吕京习所抽水的坝底那点仅剩的水源也被使用殆尽了。

    2月11日上午9时,58岁的岚山区北卜落村茶农范丰秋,带着电泵和水管在他家农田南侧一处小塘坝处,正准备抽水。但让他纠结的是,当日的气温还略低,浇上水后不知道会不会起到“反作用”,但如果不浇水,塘坝里的这点仅剩的水被别人用了,若再接连不下雨,就没水浇茶园了。

    他指着塘坝边沿长芦苇的地方说,夏天水充沛时能到达这里,但入了冬这里的水便不多了。

    范丰秋家共种了2亩茶园,几个月前浇过一次水,由于干旱和冻害,他家的茶园春茶几近绝产,只有期待夏茶再上市找“补差”。他还准备再种植3亩茶树。他说,村里统一发放了茶籽,茶园周围大塘坝也要建成了,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虽然已过“立春”节气,春灌和春播马上开始,但是对于饱受罕见干旱困扰的农民来说,他们宁愿春天来得再晚一些。本报记者赶赴日照一些农作物主产乡镇,实地探访大旱下日照农民的生活。

    由于地势不同,各地的受灾程度不一样。平原地带一般可以利用灌溉工程缓解旱情,而丘陵等地较难灌溉,很多作物只能等老天降雨,农民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作物渴死。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原作物喝上“救命水”丘陵农田仍等天公作美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