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沂南县左家峪子村的刘风高老人:
这真是一场及时雪啊!
  • 2011年02月14日 作者:
  • 【PDF版】

    2月13日,一场渴盼已久的瑞雪,滋润着临沂干渴的农田,久旱的麦田披上薄薄的积雪。沂南县降雪量最大,积雪深度达到了2.4毫米。记者来到沂南的田间地头,体会这场雪带给农民的喜悦与期盼。

    兴奋 “下雪啦,小麦有指望了”

    13日一大早,沂南县左家峪子村的村民刘风高一打开房门,被门前皑皑的白雪晃了眼,他突然反应过来,是下雪了。“小麦有指望了”他大喊一声,接着便扛上镬头来到自己的麦地里。看着小麦被一层积雪覆盖着,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刘风高用手将雪扒开,在地里挖着,想看看这场雪到底能给麦苗带来多少希望。

    “天天盼着雨水,终于盼来了,这场雪太及时了。”刘风高说,现在是小麦返青季,急需雨水补充。他显得很兴奋,60岁的他像孩子一样从地里抓起一把雪,对记者说“这就是救命水”。看着还在飘着的雪花,他说,希望雪能下大点,多下一会,给久旱的麦苗解解渴。

    “春雨贵如油,花钱也买不来这场雪啊!”在刘风高去田里的路上,他遇到了刚从地里回来的同村的刘世川,他们一起不断地感叹这场雪的珍贵。刘世川告诉记者,由于他的麦地离村很近,所以,前不久他刚给地浇过水,再加上这场雪的滋润,他家麦地比别人家要湿润得多,“今年的收成还有希望”他高兴地说。

    惋惜 “雪太小,小麦还是喝不饱”

    据刘风高介绍,他和老伴以种地为生。在这场160年一遇的大旱中,他的两亩小麦并没有幸免于难,他地里的麦苗已经枯黄,拔起一根麦苗放在手里一捻便碎了。“都不记得有多少年没遇到这种事了,向下几公分都不见湿土。”刘风高说,如果一直没有雨水,他的那片麦子就毁了。而在左家峪子村,几乎家家户户都面临着一样的问题。

    刘风高用手扒开潮湿的麦地表面后,用镬头向下刨,他顿时感觉失望,下面地面以下五六公分的土壤还是干透的。“这场雪虽然很及时,但是难解渴,关键是前面欠得太多了。”刘风高说,再过几天,他还是打算到地里去浇地。

    记者从临沂市气象部门了解到,截至晚上8点,沂南县降雪量为2.4毫米。这场小雪,在小麦返青季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此次干旱持续时间长,并且干旱已达特旱等级,这次降雪对于旱情的缓解只是杯水车薪。

    本报记者 马峰 王璐

    刨好树坑一周多 盼来小雪把树栽

    “终于把雪盼来了!”13日一大早,兰山区半程镇后孙沟村的村民老陈出门发现外面在下雪,兴奋地喊着老伴和儿子一起到桃园种桃树。

    “这些树坑是一周前就挖好的,就等着下雨下雪。”老陈告诉记者,前些天看天气预报上说临沂近期会下雪,所以就挖好了树坑等着。

    老陈在村里包了10多亩地,圈了个院子种桃树,他说已经种桃树种了五六年,从来没有今年这么累,“太旱了,完全靠人浇水。”他告诉记者,从农历八月初五到现在临沂一直没有下过雨,隔段时间他就得下地浇水,多了很多工作量还不一定有好收成。

    在采访过程中,雪下得时断时续,老陈显得很着急,“这点雪不解渴,要是能下个一天两天还差不多。”老陈说,他现在趁着地稍微有些潮湿的时候把苗种上,如果降水不足,恐怕过几天他还得再浇水灌溉。

    本报记者马峰王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攒起雪水给牛喝
这真是一场及时雪啊!
五天连降四场雪
雪花飘飘,可惜还是不解渴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