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乍暖还寒要“春捂”
  • 2011年02月21日 作者:
  • 【PDF版】

    文/王伟

    “春捂秋冻”是一句由来已久的健康谚语,它是国人总结出来的保持身体健康的经验。“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很大。俗话说“春天孩子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降低,会使人难于适应,可能引发各种病症。

    烟台地处东部沿海,初春时节昼夜温差大,不少人尤其是年老体虚者很容易生病。日前记者来到烟台毓璜顶医院进行了采访,邀请中医科主任邹勇应邀为市民讲解“春捂”应注意什么以及怎样科学的“春捂”。

    因人而异

    邹勇主任介绍说,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春季阳渐升,阴渐藏,要注意科学“春捂”。是否“春捂”,要与个人体质挂钩,有人怕冷也有人怕热,一些寒性体质的人夏季仍觉不暖,也有人在初春就穿短袖的。“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民间谚语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季节转换之际仍要注意防寒保暖,棉衣不可脱得太早,棉被也不可换得太早。

    注意适度

    “捂”主要指衣服应适当多穿一些,被子应适当盖得厚一些,但绝不是越多越厚越好。如果被子盖得很厚、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汗,冷风一吹反易着凉“伤风”。

    下厚上薄

    邹勇主任说,“春捂”要注意“下厚上薄”,减衣时先减“上装”后减“下装”。俗话说,寒从脚下生。我国古代养生家也提出了春令着衣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这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

    随天气而定

    邹勇主任指出,“春捂”要看当地气象指数,必须根据天气而定。一般说,春季早晚气温较低,可适当捂一会。而晴日的中午,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便可适当减衣。当白昼气温高达20℃以上,且比较稳定时,肌体经过数周的调节,已经逐步适应了节气的变化,即便穿得单薄些也不至于患病。

    加强锻炼

    “春捂”只是被动的防御,要想进一步防病健身,平时就得加强锻炼,增强肌体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相关链接

    三类人群更应注意“春捂”

    老年人邹主任讲到,老年人体内产热本领较低,且循环系统已不像年轻人那样正常,故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因此立春以后,老年人仍要尽量减少出门次数,外出戴上帽子减少头部血管受到冷空气的刺激,高血压病人要注意正规持续用药。

    儿童烟台毓璜顶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蔡维艳说:“如果过早地给孩子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一旦遇到气温下降,孩子就难以适应,外出遭受冷风刺激,张开的毛孔会马上收缩闭合,体温调节失灵,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而造成上火,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伤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尤其是婴幼儿,更要捂一下,但对于喜欢到处活动的孩子,适当减一些衣服,以防玩得大汗淋漓后被风吹,反而会感冒。初春,孩子可以穿得比冬季少一些,家长也要注意天气变化,多提醒孩子。”

    女性很多女性朋友刚一立春,就觉得春天来了,迫不及待地换上单衣、单鞋,即使在最怕冷的生理期也不例外。初春季节,因着凉而患病的女性很多,其祸根皆因“冷落”了下半身,而引发妇科,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的患者明显增多。这都是要“风度”不要“温度”而造成的恶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乍暖还寒要“春捂”
春季常见的皮肤问题
十全大补汤解疲劳
消化不良的家庭疗法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