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 GDP增长预期目标12%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2011年02月21日 作者:
  • 【PDF版】

    潍坊市市长许立全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报告。 本报记者 吴凡 摄

    本报记者庄文石

    20日上午,在潍坊市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长许立全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0年的工作,提出了2011年工作重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就业、节能减排、人口控制刚性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6%。

    长期困扰潍坊市的小清河潍坊段和虞河下游污染得到根本治理;高新区“63513”工程被确定为全省新兴产业示范工程,滨海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峡山区创建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出口加工区申报国家综合保税区取得重大进展;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设立;潍坊港万吨级码头正式通航。

    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努力实现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节能减排、滨海开发、镇域产业、惠民工程“九大投入”的新突破。加快推进潍坊港3个2万吨级码头、滨海交通物流园区、潍日高速、疏港铁路、长深高速潍坊段、黄潍和莱潍输油管道、泰青威输气管道潍坊段、海上风电和电网“21251”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新组建3—5家农村商业银行,新增10家小额贷款公司。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实施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增强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能力。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海洋开发等五大产业,加快催生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企业和项目,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引导和促进各类服务业态加快发展,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继续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突破重点区域开发

    高标准建设滨海新城,加快交通、水利和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支持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打造全省新兴高端产业聚集区、核心区、示范区;支持潍坊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支持峡山区加快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支持经济开发区和其他省级开发区加快向高端、蓝色经济转型。建立与青岛、日照及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的联动发展机制,完成青潍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并编制发展规划。

    建10个职教特色品牌专业

    推进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建设10个职业教育特色品牌专业和公共实训竞赛基地。依托优势产业及重点企业,强力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列入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和支撑计划,组织实施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140项。继续选拔培训100名首席技师、有突出贡献技师和优秀高技能人才带头人,选拔培训1000名优秀中青年高级工。

    新增经济适用住房3900套

    强化政府住房保障之责,建立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有效缓解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通过新建、改建、收购、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廉租住房房源500套。采取货币补贴或实物供应方式,新增经济适用住房3900套。采取政府投资建设和鼓励企业自建相结合的方式,新建公共租赁住房6000套。改造棚户区2800户。

    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

    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万人。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计划”,最大限度增加就业容量。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就业服务职能向社区延伸,加快形成城乡就业一体化格局。

    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群体、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劳动执法,规范就业管理,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适时启动城镇居民门诊医疗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提高13%左右。

    继续提高低保标准

    中心城区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33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400元,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2600元,集中供养率达到80%;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到1600元。建立孤儿救助保障体系,散居孤儿、机构养育孤儿每人每月分别补贴600元和1000元。高中助学金困难补助面由原来的8%扩大到10%,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年1000元提高到1500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 GDP增长预期目标12%
今后修新路要规划长远
讨论很精彩书记没听够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