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筑里寻找神山古韵
名胜古迹系列之七6300级古石阶将它们连通起来
  • 2011年02月23日 作者:
  • 【PDF版】

    编辑:侯海燕 组版:赵晴

    岱庙古牌坊及正门。 本报记者 赵兴超 摄

    泰山古建筑群作为泰山风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东方文物宝库之称。古建筑群以登山封禅为中心,把整个泰山作为完整的自然空间进行整体构思,将山与城紧密结合,贯穿着“人境”至“仙境”的过渡思想。

    朴素淡雅,粗犷自然的艺术风格,将古建筑与绘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这更让游人沉浸其中。22日,记者在在岱庙、岱宗坊、红门、普照寺、南天门等泰安著名的古迹实地体验了一番,领略到了在登山过程中形成的三次赏景转折,久久难以忘怀。

    岱庙—中天门—玉皇顶

    封禅线路统领布局

    22日,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泰山古建筑群主要由岱庙、遥参亭、岱宗坊、红门宫、王母(池)殿、普照寺、斗母宫、中天门、南天门、天街坊、碧霞祠、玉皇(顶)庙、灵岩寺、无极庙等景观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登山封禅、朝天览胜、宗教活动的需要以及地形特点来安排。

    据介绍,泰山古建筑群的布置十分独特。泰山古建筑群的重点是在登山景观带上,以“朝天”为中心,把整个泰山作为完整的自然空间进行整体构思。历代封禅活动选定在景观壮丽的泰山南麓,沿中溪上山的10公里的路线上,大体分为三重空间、一条轴线。三重空间分别是:以泰城为中心的人间闹市;以蒿里山为中心的“阴曹地府”;以岱顶为中心的“天府仙界”;轴线的主要部分则是从岱庙开始的连结山下至岱顶长达6300余级古石阶构成的“天衢”。

    在红门景区,记者遇到热情的导游李璐,通过景区地图,她向记者介绍起泰山古建筑群在地理与文化上的布局特点。李璐说,从地图上就能看出,岱庙是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群,一条轴线从岱庙南门穿过岱庙,并向北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登山盘路相接而通往岱顶,在地理上使山与城形成一体。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和漫长的登山道,将各大古建筑连贯起来,形成一条极为壮观的朝天序列和雄伟壮观的山水画卷。

    三大美景群接踵而至

    登山路线步移景迁

    泰山作为历代帝王登临泰山封禅的胜地,不同于一般的自然风光,而是经过了历代的精心营造。每个月爬3次泰山的泰城市民王如林,经常通过影视资料研究泰山文化。王如林说,泰山人文景观包括宫室、碑坊、道路、桥梁、亭台、石刻等。过岱庙,由岱宗坊经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顶是一个

    “朝天”的过程,在登山途中随着山势变化,南天门时隐时现。

    游人行至南天门时,回头一看,盘山道好似游龙飞腾而上。南天门的构思可说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的杰出范例,它位于岱顶飞龙岩与翔风岭的鞍部,是峡谷天梯视线走廊和岱顶天际线相交叉的焦点,又是从人间攀登“天堂”的大门。

    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天外村景区工作人员李先生介绍,泰山古建筑善于巧妙地利用地形,各古建筑与道路、溪水、山谷有机融合,使登山路线步移景迁,富有节奏感。在三条断层构成的石级台地下,设立了三座天门,在登山过程中形成三个美景群。第一美景群是从一天门至中天门,主要景点有王母池、关帝庙、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壶天阁、经石峪等;第二美景群从中天门至南天门,途经一些亭子、牌坊和众多的摩崖石刻,最后登上十八盘;第三美景群则是从南天门至玉皇顶,经天街、唐摩崖碑、碧霞祠,最后登上玉皇顶。

    22日上午,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孙先生第一次来登泰山。“从山下的宽谷,至山上的

    窄谷,一路上越走越窄,直至岱顶视野才放开,有种步步登天的感觉。一上南天门却突然开阔起来,又像走进了仙镜。”孙先生说,从岱宗坊至岱顶这条较长的游览线,基本是五步一景十步一亭。在对松亭,他停下脚步稍作歇息,眺望欣赏远处的万松山景点。“这真和古文中的‘岱宗最佳处.对松真奇绝’有些对应呢。”孙先生惊喜地说。

    泰山摩崖石刻引领大观

    艺术风格简朴自然

    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刘女士介绍,泰山古建筑艺术风格朴素淡雅,墩实厚重,粗犷自然。盘山盘道上的石亭、石坊都以厚重、简朴为特征,没有琐细雕饰,连路边石栏也不加打磨,显得粗犷自然,与“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句相和。

    此外,岱顶“无字碑”造型质朴、厚重,碑的形体近方形,但在碑面转折处.有一细长平面过渡,在形体上更显浑厚。这种选型本身即泰山之象征,虽无一字,但胜似有字,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2日下午,记者在岱庙采访时,遇到了每天都来岱庙晨练的市民吴新军。吴新军认为,泰山古建筑常与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无论是寺庙宫观,还是书院行宫,在庭园内外、登道、牌坊两侧,皆植以松、柏、槐、银杏等树龄长,形态端庄,生命力强的树种,如秦松、汉柏、唐槐、古银杏等。历经几千年,成了“有生命的文物”。它们不仅是古代建筑、园林文化的见证,而且也烘托出泰山的壮美气氛。

    泰山的人文景观中,还有大量的摩崖石刻和碑碣。泰山研究学者周郢教授介绍,据统计,仅从岱庙至岱顶的登山道一路就有823处,有秦李斯刻石(现尚存10字)、汉张迁碑和衡方碑、晋孙夫人碑、北齐经石峪摩崖石刻、唐摩崖石刻,以及大量宋、元、明、清的摩崖石刻。这不仅丰富了泰山景观形象,而且寓景观以深刻的文化内容。大多数摩崖石刻不是反映封禅活动和索拜山神之作,而是赞赏泰山的自然美,歌颂壮丽河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泰山是一座自然山,也是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精神山,泰山古建筑也蕴含着泰山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现实意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筑里寻找神山古韵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