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杭大运河终点,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畔,有一座钱运茶馆,是杭州面积最大的茶馆之一。距钱运茶馆几百米开外的拱墅区政府大楼,为钱运茶馆带来特殊客人———它已成为拱墅区纪委实施“喝茶”谈话制度的专用茶楼。当“喝茶”、纪委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不由让人浮想联翩。
在杭州,大大小小的茶馆数以千计。随便捞几个杭州人,问起“钱运茶馆”,无人知晓。
论其功能和服务,普普通通:人均最低消费60元,含自助餐,最高档的茶也不超过两百块。为开张仅三年的钱运茶馆披上一层神秘面纱的,是其特殊身份———相传2010年7月开始,这里是杭州市拱墅区纪委监察局实施“喝茶”谈话制度的专用茶楼。
在网上,最近一个描述中国官场黑色幽默的段子正在流传,讲纪委要找些廉政典型接受采访,但发出的通知过于简洁:“请各局长明天到纪委来一趟”,搞得一帮局长虚惊一场。当“喝茶”、纪委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不由让人浮想联翩。
独踞一角的清风阁
这间大包厢独踞三楼一角,层高3米余,面积20多平米,房间里挂着胡锦涛总书记的廉政指示“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拱墅区位于杭州市区中部,东接江干区,西连西湖区,南邻下城区,北与余杭区相望。作为一个老纺织工业区,此地曾经破败,是杭州有名的“贫民窟”。而今随着杭州市运河文化的欣欣向荣,运河广场地下建有大型超市,地面上有拱墅区图书馆和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但最惹眼的,当数拱墅区政府大楼,涵盖区政府、人大、政协、两院乃至纪委等。
运河广场西南角,钱运茶馆坐西朝东,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明清风格建筑外貌,青瓦顶,红砖墙,依傍京杭大运河,毗邻拱宸桥码头,脚下水路里货船穿梭,对岸小河直街传统风味十足,颇能还原百来年前的历史风貌。
初春时节,饮茶淡季。又逢天气阴沉的工作日,茶馆里生意并不多。
一楼在装修,二楼即大堂,里面摆满八人桌、四人桌,可容纳百余人;南侧设有小隔间,中厅则设有包厢,门口清一色遮挡着绿布帘。据老板邱仁明介绍,这茶馆的全部包厢约70间,满座500余人。
早晨10点,开门一小时后,除去一个大包厢里有公司在开会,稀稀拉拉只来过两拨客人,满堂里挑座位。等到下午3点多,早场将近结束(茶馆分早晚场,早场从开门持续到下午四点),大堂里也只有三拨客人。
大堂里有三处木质楼梯,北侧角落楼梯可引工作人员经厨房到三楼,南侧旋梯引客人达到三楼。绕到茶楼侧面,一扇小门后面是单独的一道楼梯,可不经过大厅,直接出入茶馆。这楼梯蜿蜒向上到三楼,楼梯口赫然有“清风阁”三字。
这间大包厢独踞三楼一角,层高3米余,面积20多平米,摆放三张长条木桌,平时一般可容纳二十几人。出门转西即是一个硕大露台,天暖时常有散客搬出桌椅,饱览运河风景。转东,则可经楼梯避开大厅直接离开茶馆———此处正是纪委请“喝茶”的基地。
一盆文竹,两盆君子兰,外加纪委特意挂过来的三幅字,正是“清风阁”内全部装饰。其一是“清风阁”题字,其二是胡锦涛总书记的廉政指示“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其三是“廉洁奉公 执政为民”。
三楼的包厢均以名茶命名: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黄山毛峰等,唯独“清风阁”这一雅号独树一帜,这是杭州拱墅区纪委书记蒋杭平的主意。
给干部打预防针
在群众看来,喝了茶谈了心,一定是有什么大问题,离“双规”不远了吧?但短则四十分钟、长则半天的茶局后,其实相当于打了一剂预防针,被“喝茶”的干部仍留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
离开茶馆,只需步行5分钟,就可到拱墅区政府大楼。
得知记者来意后,杭州拱墅区纪委的接待人员并未表现得忸怩。
杭州拱墅区纪委信访室主任张路红解释说,将“喝茶”从办公室挪到了茶馆,一来想改变纪委办公楼严肃的工作环境,令干部放松心情,美景、清茶当前,能够畅所欲言;二来,相对纪委大楼里人来人往的熟面孔,茶馆尤其是“清风阁”相对清静,不致令某些干部成为别人观看的“风景”,避免他人不必要的猜疑;三来,“是为了关口前移,促使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廉政准则》行事,保持清醒是前提,严格自律是关键,干净干事是目的。”
拱墅区纪委书记蒋杭平从2009年起,便开始酝酿“喝茶”的想法。到2010年年初,正式确定由纪委信访室来起草文本,区纪委常委班子6人历经六次讨论、修订,终于将“喝茶”谈话修成一项制度,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全区各个部门。
“喝茶”制度起草过程中,张路红等便来到钱运茶馆,与老板邱仁明说明意图。邱仁明一口答应。在邱仁明眼里,现在的干部都有些浮躁,“你在办公室里作报告,他们都听不进去了,说不定在底下偷偷拿笔记本电脑打游戏。”
纪委与钱运茶馆来回商量了几次,书记蒋杭平也上过门,最终敲定了一个优惠价格:每人28元,含一杯清茶和两三份小食,无自助餐点。纪委还特别印制了一些茶券,提前预付款项,领导和区管干部来“喝茶”时,一人一券即可。
谈话时,纪委要求“尽量不要打扰”,所以服务员也不需上上下下跑。茶馆里的服务员流动性较大,一个叫圆圆的江苏姑娘,2010年10月来到钱运茶馆,已经是8个服务员中最资深的了。虽然到“清风阁”上过几次茶,但她仍搞不清楚里面的来头。
“清风阁”平日里照常营业,纪委若有意使用,需提前一至两天预订。约区管干部“喝茶”,也自有一套程序。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事前登记,报备领导审批后,再电话通知被“喝茶”对象,商定时间。
通常是喝一杯龙井清茶,但也有人要喝菊花茶,当然,像香港廉政公署一样请喝咖啡亦可。张路红说,如果有人不愿到茶楼来,想约在其他清静地方,只要领导审批通过,纪委也会同意。
在群众看来,喝了茶谈了心,一定是有什么大问题,离“双规”不远了吧?但短则四十分钟、长则半天的茶局后,其实相当于打了一剂预防针,被“喝茶”的干部仍留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
《杭州日报》去年曾报道拱墅区某公务员购买了4套房,存在经济问题嫌疑;杭州《快报时间》电视栏目也提到了拱墅区一建设口干部存在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遭群众举报……张路红说,纪委发现后,分别约了这两名干部到钱运喝了茶,把风暴的可能性浇灭在茶杯里。
全国首家普法茶楼
钱运茶馆虽占据地利,客流量却并不稳定,每年营业额只有三五十万。老板邱仁明期待着,等过两年,“条件成熟了”,便托人写个报告,向政府寻求一些政策扶持。
三年前拿下茶楼约四千平米地的租约时,连积蓄带借款,老板邱仁明共花了几千万元。三年后,茶馆收入支出刚实现“基本持平”,尚未盈利。现在邱仁明还欠着别人几百万元,而钱运茶馆一楼正在重新装修。
50来岁的邱仁明原是浙江温岭供销社的公务员。大约10年前供销社改制后,他选择下海。2005年,杭州拱墅区为开发运河休闲文化,将运河广场地块招标,原来商贸系统的朋友将其介绍给邱仁明。一看到效果图,邱仁明就定了下来,“我们胆子大,眼光很远。”
拱墅区经济并不太发达,钱运茶馆老板娘笑称:“杭州最穷的区。”
2003年,拱墅区新政府大楼建成,从珠儿潭巷搬到了运河边上的台州路1号。各政府机关单位陆续搬进,紧接着地下超市也开了起来。但邱仁明装修钱运茶馆时,运河对岸仍是一片农民房,刚拆成荒地,筹划建设博物馆等。周边商圈尚未配套,钱运茶馆伫立于运河广场一角,像一座孤岛。
直到2008年11月,拱墅区司法局将钱运茶馆作为全国首家普法茶楼推出,并定位为“运河法治文化茶楼”,才慢慢为它带来略多的客流。
与足够神秘的三楼包厢“清风阁”相比,钱运茶馆二楼大厅,是面向所有市民的杭州市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不论社区干部、街道市民,还是外来创业者、青少年学生,都曾在相关机构的组织下,前往钱运茶馆接受普法教育。
大厅里陈设着两排羊皮卷灯,墙壁上挂着书法名家撰写的法言法语,吊灯一角悬着请灯谜协会等创作的法律用语灯谜,厅堂中央四根立柱掏空,摆放着司法局特别制作的一些纪念品,如普法扑克牌、陶罐、瓷盘等。
拱墅区司法局选中茶馆,作为普法新载体、新平台,也已经历了两年多的实践。每年约30万的普法经费,这两年花在钱运茶馆上的就有约15万,包括邀请设计师在茶馆里布展,添置法律知识电子触摸屏、投影仪等设备,不定期放映《马背上的法庭》、《法官妈妈》类型的法律电影。
以坚持了两年多的猜灯谜活动为例,据统计,共吸引了近2000人参加,与三楼“清风阁”的半年11人次形成对比。
司法局吸引来的“客流”,人员类型复杂,茶馆给打了个八折,按每位48元标准收费,含自助餐。而纪委谈话倡导“廉洁”,只喝茶不吃饭。当被问及可有专门的服务员为三楼上茶时,老板娘忍不住抱怨道,每个人才收28元,哪有专门的服务员?
钱运茶馆虽占据地利,客流量却并不稳定,每年营业额只有三五十万。老板邱仁明期待着,等过两年,“条件成熟了”,便托人写个报告,向政府寻求一些政策扶持。 (据《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