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威海3月7日讯(记者 冯砚农 通讯员 黄晓英 王文进) 随着原有的农资生产和销售格局被打破,农资的生产和销售已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状。由于农资生产利润大、销售市场的不规范、假冒伪劣农资坑害农民的事件时有发生,农资投诉也逐年增加。7日上午,工商环翠分局对辖区内的64家经营农资的店面进行专项检查。消协部门提醒:购买农资应选择合法经营单位,并保存购物凭证。
2011年2月28日,荣成消协滕家分会接到滕家镇茂柞村村民闫先生的投诉,称其在镇上的种子站买了10斤花生种,回家拨壳后发现40%的花生种已经发芽、发霉。消协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与闫先生一起来到种子站。该站站长隋先生承认闫先生的花生种是其出售的,经过消协工作人员细致耐心的调解,隋先生同意退回闫先生购买种子的80元钱。
7日上午,工商环翠分局对辖区内的64家经营农资的店面进行专项检查。针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行为,加大了查处力度,检查还将有效成分不足、虚假标识、“傍名牌”等作为肥料市场的主要检查重点。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还协同专业鉴定机构对部分农资进行抽样送检。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环节,消协提醒广大农民消费者在购买农资时要注意查验经营者的有关证照,索要购物凭证;要仔细查看农资产品的包装、标识、厂名、厂址、合格证、保质期等;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不要只依赖经营者的介绍,在使用农资产品的时候,最好要留存少量的产品作为证据,以便更好维权。如果农民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分辨产品质量,可拨打12315,当地工商所工作人员将到现场帮助消费者辨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