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志宏
一个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迅速走红网络!“从小我就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不让人操心……”
此帖的火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普遍存在心急和焦虑。也许,父母们过于迷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生生忽略了“人比人,气死人”所带来的内心伤害。表扬别人家的孩子,贬损自己的孩子,初衷是好的,目的也是好的,无非是想让孩子“知耻而后勇”,在自省自知中不断进步,在靠近榜样的同时,登顶成功。
然而,“别人家的孩子”到底好在哪儿,为人父母者却颇为迷茫,大都以自己的判断想当然罢了。都说华山不只一条路,但成功的路径,又何止千万呀?“别人家孩子”的好,就真的是成功的典范吗?我看未必。夸别人家的孩子,贬自己家的孩子,这种“扬短避长”式的“激励教育”,我看还是少一些为好。盲目地横向“攀比”,很难比来孩子的优秀,甚至适得其反。
莫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自己孩子的宿敌,教育专家告诫我们:“任何别的孩子成功的案例仅供参考,决不能试图拿来复制。要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不能照搬成功模式。家长应该多关注成功者的外部因素,努力营造与之相似的家庭环境。
孩子成才,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多半靠孩子自己努力。为人父母者,还是多在营造外部环境下功夫吧!莫让孩子在自己的盲目攀比中,与“宿敌”结宿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