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硕士当油漆工说明了什么
代表委员辨析“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现象
  • 2011年03月09日 作者:
  • 【PDF版】

    ■

    正在工作的苏黎杰。(资料片)

    “三八”妇女节前刚有报道:北京大学女硕士苏黎杰毕业后在京城就业连连碰壁,最后作出一个“雷人”决定:回河南老家和农民工一道学习油漆技术。

    这件事似乎为两会前一则网帖提供了注脚。“回家后,我无颜面对的事情:怎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呢”,这个引起广泛争论的网帖指向一个中国独有现象:“民工荒”和大学

    生“就业难”并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继续把高校毕业

    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多位代表委员再次对就业“两难”问题展

    开争论:大学生与农民工没有可比性?

    这一现象折射出哪些深层根源?

    “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是否正常?

    焦点:春节以来,“民工荒”再次成为热点。为了“抢人”,东南沿海企业使出了种种“雷人”招数;而一些大学生去农民工劳务市场找工作都没人要。农民工“抢”了大学生的饭碗,这正常吗?

    福建省建阳市小湖镇马坑村支书徐承云代表:没什么不正常的。大学生读书多,并不代表大学生什么都能干。大学里读的只是书本知识,一些学生毕了业眼高手低,还吃不了苦。而农民工实践经验多,操作能力强,能吃苦耐劳。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院长施作霖代表:不正常。不能一味指责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成本远高于农民工。读大学一般一年要一万元,学生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家庭付出了很大代价。特别是农村家庭要供一个大学生,发生了多少辛酸故事。要是念了4年大学出来,还不如城市打工者、保姆、理发的、开小卖部的,我们怎么向孩子的父母交待?

    “女硕士当油漆工”是否高等教育的悲哀?

    焦点:“北大女硕士当油漆工”的新闻再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高等教育。读了那么多年大学,毕业却连个工作也找不着,该怪学生还是怪学校?

    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代表:大学生应当转变就业观念,放下“身段”,完全可以解决就业问题。现在一些大学生的“精英意识”还太强,认为读了大学就是“高端人才”,对就业待遇期望过高。对社会要有平常心和整体认识。当年的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不是也卖得很好吗?大学教育不是只培养科学家。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大学生就业难是表面现象,更深刻的是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如何同国民经济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这些年数量型教育发展很快,大规模扩招、增设新专业,很多专业不对口、不匹配,和企业不对接,也缺乏监测和适时调控。另外,学生多了,培养水平下降的问题也值得反思。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委员: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大学教育和现实脱节的问题,但这不是哪所高校能够独立破解的难题,需要整体考虑教育思想和结构的调整。社会需要适应性更强的人才,要加强实战能力的培养。未来的工人可能技术含量很高,国外很多清洁工就是大学毕业生。并不是说大学生必须从最低等工种干起,而是说未来任何一个工种都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

    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硕士当油漆工说明了什么
“民工荒”本质是“权益荒”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