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 在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我国将采取促进竞争,完善物流体系,转变和创新零售模式,减轻零售企业负担等措施,解决部分国际品牌奢侈品在我国的销售价高于海外价的问题。(据3月21日《京华时报》)
解决部分国际品牌奢侈品在我国的销售价高于海外价的问题,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倘若能顺利实施的话,不仅能正确理顺国内消费市场,解决物流成本过高问题,也有利于提高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
只不过,解决价格“内外有别”似乎不能只顾及奢侈品,如果首先拿民生用品“开刀”更好,毕竟能消费得起国际品牌的大都是高收入群体,他们对于这种价格落差尚能承受,而一些日常民生用品的价格,有不少远远高于国外,让一般消费者感到吃力。
就目前而言,与“衣食住行”有关的日常民生用品,国内价格高于海外的,已屡见不鲜。先说与广大网民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上网费。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我国宽带用户平均月资费83.8元,相当于每Mbps每月46.6元(约合6.7美元),是韩国宽带价格(0.37美元)的18倍、日本(0.13美元)的51.5倍。“如果考虑到收入差距的话,2008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是我国的6.9倍,这意味着我国的宽带资费水平相当于韩国的124倍,与大多数国民的收入不相符。
再说“行”。中国迅速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时空距离缩短,出行更加便捷,带给国民的诸多好处,自不待言。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弊端也不可小觑。随着普通列车尤其是绿皮车的纷纷淘汰,而高铁票价却高得离谱,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在日本,从东京到大阪约515公里,最快的“希望号”动车全程票价是14050日元,占日本国民人均年收入的千分之三左右。倘若以京福动车组软卧1185元为例,将占到我国2009年城镇居民年收入17175元的近百分之七。可见,按照同等购买力计算,我国的高铁(动车)定价确实比国外高不少。
还有,日常消费用品,包括吃的消费。去年12月16日,一位名叫王佩的杭州网友与她生活在美国波士顿的朋友纳纳一起,联手做了一次实地物价调查。调查发现,在21种日用品的价格中,杭州有12种商品贵过了波士顿。而杭州2009年人均收入为26864元(4024美元),波士顿2009年人均收入为32255美元。无独有偶,经济学人时寒冰用亲身经历撰写文章,详细介绍了美国在“吃”的价格方面,也略低于国内。据他介绍,吃过两次麦当劳,其套餐的价格一般在4—6美元之间,绝对价格看起来比中国高一些,但是,它的饮料是随便喝的,汉堡包的分量比中国的至少多出一倍,薯条同样如此,五个人点了5份套餐,有三人没有吃完就已经吃饱了。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大宗”民生消费品价格,如果按国内民众的收入水平来对比的话,这些民生消费品的价位也远远高于国外。
为顺应民意,笔者觉得,国家层面有必要对类似的“内外有别”民生用品以及存在的种种不正常现象,进行梳理,找出相应对策,由“内外有别”逐步变为“内外一样”,如此一来,不仅能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更能提升国内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还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