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在济宁城区小闸口、草桥口等地,许多市民会注意到一种别样的风景:一些农民工三三两两聚集在路边揽活儿,地上竖着标有电工、瓦工、杂工等字样的小招牌,身边放着油漆桶、刷子、电钻等工具,或观察着人流,或打扑克聊天,甚至干脆就地一躺闭目养神。每到有雇主到来,便一拥而上上前“拉生意”。马路劳务市场的存在,虽方便了农民工求职,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市貌,也极易造成交通堵塞,给周边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农民工不去正规劳务市场,却热衷站街求职。究其原因,一是目前政府部门主导的劳动力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一般要求有正规资质的企业进场招聘,排斥了一些需要用工的低端单位;二是站街的农民工大多来自城区周边农村,缺少一技之长,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赚钱,不敢去劳务市场求职;三是有些农民工信息缺乏,不知道到哪儿去获取用工信息,所以只能在马路上“等”;四是怕被人拖欠工资,而站街求职“打散工”,可以结现钱。
总体而言,马路市场的“兴盛”体现出了劳务市场的非正规化,也说明了政府管理和服务角色的某种缺位。然而,要强行取缔却并非上策,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症下药。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要立足农民工的需求,建设真正适合农民工求职的劳务场所。硬件不必太高,只需提供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场地和基本设施足矣。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低端用工单位入场招聘,以吸引农民工前往求职。其次,要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民工全员培训体系,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使其摆脱只能干简单零活的境地,使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和实力进场应聘。第三,还要当好农民工的“娘家人”,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做好农民工的维权工作,让他们的利益受到保护,人格受到尊重,情感得到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