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前程莫指望“好关系”
  • 2011年03月24日 作者:
  • 【PDF版】

    肥城市检察院在审理一起诈骗案中发现,一犯罪嫌疑人谎称他有个在北京当大官的舅舅,以帮忙找工作为名,骗取他人17万多元。(《齐鲁晚报》3月23日报道)

    每到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似乎从学生到家长都形成了一种思维:通过关系找捷径。虽然大部分学生找工作还是凭借自己的能力与爱好,但是许多人心底还是对“关系”有些许期盼。肥城这名无业人员,也许没有多少知识可言,可他凭着一张不烂之舌竟能让人甘心情愿从兜里掏钱,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仔细琢磨一下,这个骗子的伎俩虽然拙劣,但却仍能让一些人难以抗拒。因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个美好的前程。在这种美好的念想之下,不少家长也许会衡量几万块钱与子女前程的利益关系。

    就现在的现状来看,大学生找工作不难,但想找一份自己心仪的好工作却显得有些难了。正是这种情况,为骗子得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毕竟,“大学毕业等于失业”、“有文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之类的偏颇认知,激起了人们内心的波澜。再加上“朝中有人好做官”的传统“启示”,让操心子女就业的家长们再也难以捂住自己的钱包。

    然而,当父母掏钱找“门路”的时候,站在一旁的子女应该有所思考。他们接受了多年的教育,至少应该对自己的前程有个简单的梳理。如果不是他们在潜意识里相信所谓“关系”的力量,他们又怎会在父母找到“关系”时暗自庆幸呢?

    虽然,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有一定难度,可是,越是有难度越能体现能力的价值。在这种现实下,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应该脚踏实地,而非怨天尤人、急功近利。反思一下,有很多时候,人们会无端地放大一些自己道听途说来的不公平案例。这就会产生两种恶果:因为自己没有所谓的关系而自暴自弃,或者深信关系的力量而否定能力与公平的力量。不能不说,骗子的伎俩虽然拙劣,却恰恰打中了一些家长的“七寸”。

    本报记者 胡修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三届大型车展周五开幕
好前程莫指望“好关系”
为外籍人员建立纳税初始档案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