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国石碑牵出“关岳武圣”
见证关帝庙演变为武岳庙的历史
  • 2011年04月01日 作者:
  • 【PDF版】

    ▲武岳庙发现的民国石碑。 乔显佳 摄

    本报济南3月31日讯(记者 乔显佳) 近日,在济南市县西巷武岳庙发现的一通民国时期石碑,经考古专家解读,牵出山东省近代一段重要的历史。

    这通石碑出土于武岳庙东厢房北侧,除石碑外,现场还发现一块长方体碑座。石碑为青石质地,碑身高231厘米,宽92厘米,厚33厘米。碑身正面刻字,四周装饰卷草纹。碑首半圆形,从中可以看出雕刻有两面交叉的北洋政府五色旗。

    这通民国十二(1923)年设立的石碑,见证了济南宰门街关帝庙演变为武岳庙的一段历史。1923年,当地政府重修后宰门街关帝庙,并由原来的专门祭祀关羽,改为合祀关羽、岳飞。当时倡导重修并出资的人,很多在近代军阀混战史上小有名气,除了浙江督军卢永祥外,其余的都是当时驻扎山东的各军队军士长官、首领。

    据对古建以及关帝文化有研究的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历史上,由军队出资修建关岳庙,也是自民国初年才兴起的。1914年,袁世凯为加强对全国军队的控制,成立“模范团”,由长子袁克定任团长;同年11月21日,又以大元帅名义颁令,“以关(羽)岳(飞)为武圣”,由全国军人供奉,这一史实在该民国石碑中也有记述。

    而济南这座由田中玉以山东督军的身份主持修葺的武岳庙,极有可能就是效仿袁世凯等人而来。目的无非是激发民众中“爱民卫国之真诚”的精神。

    济南市考古所专家表示,由于该碑记述的历史事件并未载入民国十五年版的《续修历城县志》,因此起到了补充史志的作用。五岳庙古建筑保护项目建设方济南城市建设投融资管理中心表示,将悉心保护该石碑及碑座,今后恢复历史原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监测到极微量放射物
民国石碑牵出“关岳武圣”
齐鲁手机杂志今日正式上线
矿业权储备交易有了省级平台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