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菜价格一路狂跌,毛菜出库价仅一分钱一斤
大白菜囤积商梦碎金乡
  • 2011年04月01日 作者:
  • 【PDF版】

    3月30日上午,工人们正将扒完皮的白菜装成袋。

    文/片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梦想折戟于白菜价格的“跌跌不休”。3月30日上午,记者了解到的最新状况是,金乡白菜净出库价已跳水至0.11元/斤,距囤积商们预想中的0.8元/斤越来越远。而其毛出库价竟跌至0.01元/斤。对于众多的白菜囤积商来说,金乡———这块曾被他们誉为“中国大蒜华尔街”的地方,如今却成了他们白菜大战的滑铁卢。当前,不管是囤积商,还是冷库主,都在承受着白菜疯狂过后的悲惨结果。

    净菜出库价0.11元/斤,毛菜竟至0.01元/斤

    3月30日上午,金乡县渔山镇崔口村。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春天里,新建冷库的老韩心里却感到丝丝寒意,脸上看不出一点笑容。院子里20多个男男女女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女工剥皮、装袋,男工装卸、清运。这项看似繁琐的工作刚刚进行到第二天,院子里已满得难寻立足之地。为了拍照,记者小心翼翼地走上刚刚被扒下的白菜皮上,脚下传来“嗞嗞”声响,低头一看,一股墨绿色的菜汁流出。“都腐烂了,小心你的白鞋。”一位正在干活的女工善意提醒。

    “8分钱一斤卖出去的,没法再等了,不然烂得更多。”老韩脸色一沉,转头看向成片的白菜皮。老韩说,他今年就存了一冷库白菜,“是临沂的一个客商存的,350吨”。好在这个客商是第一年存,当初给了2万元的押金,“把库里的白菜全部卖出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够储存和人工费,弄不好还得赔点。”老韩摇了摇头,“现在看见白菜就头疼”。

    与老韩的冷库相隔不足30米,银昌冷库也正在“清理”白菜。其院中的“风景”着实“壮观”:冷库前,就近剥下的白菜皮已堆成墙,在阳光下闪着绿光。“菜墙”之下,味道熏天的菜汁汇聚成河,四下流淌。已经扒皮还没有装袋的白菜就躺在院子里。

    冷库主赵建华告诉记者,他的冷库里今年存了两库共计800吨的白菜。当天是以0.11元每斤的价格卖出去的,“这是最好的价格了,你要是喊1毛3,人家客商扭头就走。就是按这个价格卖,我还要赔4万多元钱”。赵建华表示,目前两斤白菜能出一斤净菜,剩余的就要被全部当垃圾扔掉。为了存放白菜皮,赵建华还专门花钱租了一块地方。在赵建华的指引下,记者小心翼翼地踮着脚通过白菜皮铺成的“小路”,在一处后院看到,一座白菜皮堆成的小山煞是壮观。

    “想趁韩国‘泡菜危机’发上一笔。”这个来源于邻国而后被证实不靠谱的传言,在去年初冬促使各地资金纷纷涌至金乡囤积白菜。当时有媒体报道称,金乡当时的白菜储存量高达20万吨。“仅渔山镇冷库储存的白菜就有200多库,一库按400吨计算,就达8万吨之多。”然而,自此之后,白菜价格却持续下跌。

    以白菜抵冷藏费,囤菜大户纷纷“逃窜”

    30日上午,记者在渔山镇多家正在出货(清理白菜)的冷库主那里了解到,目前存在库中的白菜均系客户“不要的”,用来充抵冷库费。“到期的我们就自动处理了,不到期的客商也打电话说不要了,‘你们自行处理吧’。”

    韩红涛在春节前替客商存了5冷库的白菜,就卖了一库,“还有4库,有1200多吨”。在韩洪涛的一个冷库里,林立的铁架以层分割,每层都横向绑着竹竿。陈列其上的是打包成袋的近400吨白菜。灯光昏暗的冷库中,记者感到的是阴气重重。“全是外地的大客户留下的。”韩红涛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客商从肥城、河南等收购了大量白菜存入他的冷库,“每斤的收购价是0.4元左右,再加上运费、冷库费、人工费等,成本到了0.7元/斤左右。”

    按照合同计算,他替人储存5库的白菜能有20万左右的收入。但实际情况是,当韩红涛致电客户敦促出货时,客户却说白菜不要了,用来充当冷库费。而以当日0.11元/斤的净菜价格计算,这1200吨损耗率在50%以上的白菜市值约为13万元左右,“光算库存电费,我还要赔将近10万元。”韩红涛同时表示,外地客商赔得更多,“至少要赔150万以上。“库存的成本价最低是5毛钱一斤,现在是5毛钱一袋,一袋有五六十斤,基本上毛出库价就是一分钱一斤,你算算能不赔吗?”  

    其实,当地每一个存白菜的冷库主日子都不好过。为避免“白菜塞库”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金乡当地的冷库主近几天的工作几乎一样———天天打电话催客户过来卖白菜。然而,得到的答复也都是一样的———以菜抵费。有库主向记者表示,目前,金乡冷库中储存的白菜仅渔山还有几十库。这些白菜的出路,成了库主们最关心的问题。“你们记者能不能帮我们找找出路。”库主们无奈的眼神中透着迫切。

    谁导演了这出“悲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相对于目前的处境,春节前的白菜还是身价倍增的香饽饽。去年11月份,正值白菜的收获季节,大白菜在大多数城市里都卖到了每斤一元以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当月菜价中,大白菜价格上涨到了1.33元/斤。

    当时,在韩国的泡菜危机与物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的客商蜂拥进金乡、肥城、河南等白菜产地,刚刚收获的原菜收购价格达到了三毛五一斤,后期甚至涨到了四毛。大多数的囤积商就是在那个时候收购了大量的白菜。而事实是,除了收购时暂时炒高了进价,不久,白菜价格非但没再高过,反而是一路走低。

    韩洪涛告诉记者,去年所有收购白菜的客商都是在收购完成之后就开始赔钱,没有任何翻身的余地。即便在春节期间,白菜净出库价也不过0.24元/斤,仅为成本的三分之一。

    反思赔钱的原因,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冷库主认为,由于2009年白菜价格较高,造成去年各地白菜产量充足,但韩国泡菜危机加上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冲昏了很多客商的头脑。于是,这才有了现如今的难堪局面。其实,像过去囤积商们在诸多农产品上的“遭遇”一样,白菜价格的大起大落只不过是换个品种的“昨日重现”。

    一冷库主称,2005年前后,金乡掀起炒作洋葱的热潮,但后来因价格暴跌,多数囤积大户留下成库的洋葱后逃之夭夭。库主们担心洋葱腐烂后污染冷库,不得不雇人将洋葱倾倒在河沟中。而2007年末,这一幕又发生在大蒜市场中。当时,金乡蒜价一度跌至4分钱一斤,有赔得精光的囤积商留给库主数以吨计的大蒜充抵冷库费。    

    “大蒜保存时间可达两年,洋葱和白菜都做不到。”赵建华称,再过一段时间,到蒜薹收获的季节,仍未出货的白菜或都将被扔至荒郊野外。采访中记者发现,在通胀压力依然很大的这个春天,在被库存了3个多月之后,白菜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白菜价”名副其实。

    兴始于冬初,破灭于春萌。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内,一场希望通过白菜而发财的大规模囤积行动,终被证明仅是一场梦而已。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白菜囤积商梦碎金乡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