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高价墓地不该听之任之
  • 2011年04月01日 作者:
  • 【PDF版】

    坚持民生优先的话,最好把公墓建设纳入公共服务保障范围,使民政部门与经营性单位脱钩,满足群众最基本的殡葬需求。

    >>头条评论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又到清明时节,各地公墓的价格也成了议论的焦点。

    房价贵的话,买不起还可以去租,而墓地太贵的话,就不好迁就了。因为传统的殡葬观念就是“入土为安”,短期内也很难实现全社会的移风易俗。

    与这种“刚性需求”相应的是,各地经营性墓地价格不断上涨。根据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以每平方米的单价论,不少城市的墓地价格远在房价之上。要知道这样的比较是完全排除地段因素的,郊区、山区的地价与城区的地价原本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此外,商品房还有配套的生活设施,墓地不过是个骨灰安放地而已。这个现象让人在理智上不能理解,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从表面看,同样是市场化运作,无论是商品房用地,还是经营性公墓用地,都需要经过政府拍卖,然后由企业投资开发。论单位成本、技术含量,墓地要比楼房低得多,买一套商品房起码还有70年产权,而一个墓穴使用20年后不续交管理费即为无主墓,随时会被处理掉,即便如此,墓地就敢定出令人惊诧的价位。究其原因,除了市场之手的推动,有关部门的监管之手是不是太软弱了?房价过高,政府接连出台调控措施,甚至要求明码标价,而墓地价格高涨,也不该听之任之。因为监管的不到位,墓地似乎总不缺涨价的理由,石材、水泥、人工成本的上涨都会在墓地价格上得到体现。在广州,一些靠近市中心的墓地价格已经达到了三万元,一些房产中介甚至白天卖房,晚上倒墓。在昆明,已经出现了三十万元的天价墓地。墓地价格的上涨固然不会给死者增加任何不便,却会给活着的人增加精神压力,人总不能死无葬身之地吧?可以说,在一些地方,预售墓地和炒墓地都与价格监管的失控有着很大关系。而一些地方之所以疏于监管,很难说不是受部门利益左右。墓地价格虽高,高额的利润未必就能尽入经营单位囊中,否则就不合乎市场的规律。

    政府部门出面监管,可以直接打击倒卖墓地和哄抬价格的现象,所谓的“经适墓”也的确能给低收入阶层带来一些好处,但是能否有效地抑制墓地价格上涨仍然存在疑问。土地政策的收紧,直接导致土地拍卖价格的上涨,这才使得墓地价格水涨船高。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活人对于墓地的担忧和焦虑,最好的办法还是把殡葬业从市场的手里解脱出来,使其成为由政府负担的社会福利。按照常理,一个人只需要一个墓穴就足够了,一个墓穴也就两个平方,相对于住房、医疗和教育而言,解决这个需求的成本并不算高。在现阶段,政府确实还没有能力构筑一个保障全社会每个成员的福利住房体系,只能借助市场的力量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但是,墓地与住房不一样,绝大多数死者用不着“二套墓”,也不需要“豪华墓”,只要政府统一规划,增加投入,把公墓作为公益性事业来做,就会极大地减轻群众在殡葬费用上的负担。为此付出的代价只是政府财政的投入和一部分“土地财政”。坚持民生优先的话,最好把公墓建设纳入公共服务保障范围,使民政部门与经营性单位脱钩,满足群众最基本的殡葬需求。

    总之,无论是走市场的路子,还是走公益的路子,都不应该出现超出常识的高价墓地,否则就是变相的剥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调贫困标准体现实事求是精神
>>世风眉批
对高价墓地不该听之任之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