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公益”时代的爱心午餐
  • 2011年04月08日 作者:
  • 【PDF版】

    红板小学一年级学生王正荣,第一次在学校吃上午饭。

    ▲4月1日,贵州毕节黔西县中建乡红板小学205名学生排队吃免费午餐。

    来自远方的午餐

    连续询问几名学生,孩子们一脸真诚地说没有午饭也不觉得饿,可一捧起饭盒,个个吃得只剩几颗米粒。他们用粗糙的小手笨拙地剥掉鸡蛋皮,那分不熟练令人心酸

    4月1日,贵州黔西县红板小学全体学生拿着崭新的钢制饭盒,吃到第一顿免费午餐,个个狼吞虎咽,一扫而光。听说没吃饱的还可以加餐,许多学生一路小跑去添饭,个头矮小的二年级学生李正福加了两次才说饱。

    开饭前,李正福笑嘻嘻地说,他每天只在放学回家后自己做一顿饭吃,清晨起床,不吃早饭也不带午饭,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步行1个多小时到学校。午休时间,他不吃不喝,但不觉得饿,下午也不迷糊犯困。

    步行回家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同学,大多在家吃午饭,但全校绝大部分孩子像李正福一样空腹煎熬。红板村人口不足2000,散居在9个小组中,皱皱巴巴的高山地貌将整个村子成倍拉长,离家最远的孩子步行约2小时才能到家。

    家长们并不觉得不吃午饭是个问题。6年级学生罗涛的爸爸罗安友说,当地人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基本上一日两餐,上午10点左右一顿,晚上六七点一顿。儿子早上会吃点东西,但很少带午饭。家里以玉米为主食,儿子嫌没面子,不愿带到学校。他手头偶尔有点钱,会塞给儿子5毛或1块买点零食。不吃午饭肚子饿、不吃午饭没精神之类的话,他从未听儿子说起,他觉得习惯成自然。

    罗涛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身形,他已经12岁,身高只有一米一二。瘦弱,矮小,是红板小学学生的普遍体征。

    连续询问几名学生,孩子们一脸真诚地说没有午饭也不觉得饿,可一捧起饭盒,个个吃得只剩几颗米粒。他们用粗糙的小手笨拙地剥掉鸡蛋皮,那分不熟练令人心酸。

    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梁树新、丁黎、彭卫友等感到莫大的满足。他们承诺,让学生们至少吃3年的免费午餐,每周有一顿是肉菜。

    4月2日,贵州花溪乡沙坝小学学生也吃上了免费午餐,那是由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等媒体人组织提供的。

    邓飞面对麦克风宣布,只要沙坝小学存在一天,免费午餐就继续一天。

    根据核算,每顿给每个学生约花2.5元,就能让他们吃上像样的午餐。

    风驰电掣的网络速度

    邓飞的募款之路是摸着石头过河,且行且调整。他首先向自己的20多万粉丝发微博,响应者众:有浙江企业家承诺一年捐1万;某女明星发私信表示捐2万……

    这两起免费午餐行动有点随性而至。

    3月9日,央视“今日说法”报道说,由于家庭贫困、离家较远等原因,红板小学2/3学生没午饭吃。网络公益组织“微计划”发起人、天涯社区商务运营总监梁树新看到后,当即决定发起“免费午餐计划”,以红板小学为试点,逐步推广,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小学生吃上热乎饭。后来,他邀请“多玩游戏网”市场经理丁黎、NGO“麦田计划”骨干彭卫友、胡达中等加盟。

    所需资金全部从网上募集:在淘宝网店出售5元一份的虚拟爱心午餐;号召玩家上多玩游戏网领取“午餐计划”爱心号,每领一个号,由游戏厂商会捐助1元,玩家若登录激活,游戏厂商再捐10元。

    同样是3月,邓飞用微博转发文章《营养的贫困》,呼吁效仿印度、美国等给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他首先把目标锁定在贵州。

    邓飞的募款之路是摸着石头过河,且行且调整。他首先向自己的20多万粉丝发微博,响应者众:有浙江企业家承诺一年捐1万;某女明星发私信表示捐2万;深圳三门岛游艇会总裁王树春愿意募集200多万元成立“树基金”,专项支持免费午餐计划……

    从锁定受助目标、募集所需钱物到正式实施救助,这一切都是风驰电掣。

    一波三折的爱心历程

    梁树新、邓飞为“免费午餐”分头行动,但思路基本一致:陷于营养贫困的学生有许多,民间力量只能挑头推动一把,担子最终要由政府接过去,无论眼下还是将来,都需与政府合作,而不是疏离,更非对抗

    爱心并非总被热烈拥抱。

    3月29日晚,梁树新一行数人刚到黔西县,即接到县教育局希望面谈的通知。该局领导用千言万语说明三层意思:中建乡有7所村小,如果只给红板小学提供免费午餐,另外6所不好办;万一哪天吃坏学生,出现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谁负;最好把钱直接发给家长。

    这种难以保证效果的资助方式,是梁树新等人无法接受的。第二天一早,他们驱车直奔红板小学。不料中途发生意外,因司机操作失误,一辆越野车连打两个滚栽到山坡下,冒出滚滚浓烟。梁树新正好在那辆车里,所幸没有受伤。不过,同车的一名贵州记者肩胛骨骨折。

    让免费午餐走进红板小学的谈判一波三折。起初,村干部和校领导举出多种理由证明红板小学不合适,有风险。彭卫友等苦口婆心2小时后,对方终于同意接纳免费午餐。哪知太阳还没落山,对方又反悔。

    先行返回黔西县城宾馆的梁树新伤心加气愤,在电话中对红板村主任瞿开维说,如果讲风险,自己差点搭上一条命,出车祸后,本可问心无愧地打道回府,但他还是决定留下来。

    村干部和校领导游移不定的姿态不难理解。一名女老师说,县教育局已传话过来,希望直接捐钱给学生家长。瞿开维的住房与红板小学门对门,家里开有食杂店。

    直到梁树新等愿意交2万元做风险保证金后,瞿开维才答应合作,从学校旁边的村委会腾出一间房做免费午餐店,他担任该店法人代表,负责物资采购、午餐供应、食品安全等工作。

    根据协议,免费午餐由两名勤杂工打理,但第一顿饭是大家七手八脚做好的。瞿开维笑呵呵地忙前忙后,修水管,搬蜂窝煤,把自家大铝盆搬出盛水。

    冷对邓飞一行的太来乡某校长,家里也有小超市,货架上红艳艳的果冻、三无冒牌饼干蛋糕令邓飞过目难忘。他不禁想到一起惨剧,2007年12月,云南昭通市鲁甸县红乡乐红村小学4名学生,上学途中分吃一包方便面后腹痛、呕吐,相继死亡。

    梁树新、邓飞为“免费午餐”分头行动,但思路基本一致:陷于营养贫困的学生有许多,民间力量只能挑头推动一把,担子最终要由政府接过去,无论眼下还是将来,都需与政府合作,而不是疏离,更非对抗。

    摸索、摸索、再摸索

    饭后和方坤友细化午餐计划时,邓飞直言不讳地说,以后不要用迎接上级领导的方式迎接他们,学校平时什么样就什么样,更不要搞什么剪彩仪式。剪彩的照片如果发到微博,肯定会招网友骂

    两个免费午餐计划的模式大同小异:以微博、QQ群、论坛、博客、网店等为平台募集资金,按月划款给校领导或村干部,由其安排物资采购、饭菜制作等,并负责监管食品安全,资助方平日会委托专人不定期检查,学生家长、参与捐赠的网友和企业等有权随时查账。发起者均承诺,会公布账目供网友监督。

    梁树新和邓飞都想把公益做得实在点。沙坝小学校长方坤友曾计划在免费午餐开锅之日,让学生列队夹道欢迎邓飞一行,被邓飞明确拒绝。

    免费午餐的开餐仪式甚是庄重,升国旗,并用红绸剪彩。

    饭后和方坤友细化午餐计划时,邓飞直言不讳地说,以后不要用迎接上级领导的方式迎接他们,学校平时什么样就什么样,更不要搞什么剪彩仪式。剪彩的照片如果发到微博,肯定会招网友骂。

    第二天离开红板小学时,邓飞等8名媒体人给方坤友留下400元餐费,因为他们在学校吃过3顿饭。

    邓飞把方坤友书写的收据发到微博,立刻有网友质疑,为什么不盖公章。尽管觉得有点吹毛求疵,邓飞还是耐着性子,叮嘱方坤友以后记得盖公章。

    公益“微”时代

    梁树新和邓飞的策略均是“快乐+创意”,他们不赞同抱着苦行僧的心态做公益,也反对向公众打悲情牌、放催泪弹,更不愿意搞道德绑架,认为那是令人崩溃的方式,违反人性

    传统的公益活动在线下操作,制作宣传材料、租赁场地等都需成本,动辄成千上万,而借助网络兴起来的“微公益”则是零门槛。很多草根像邓飞、梁树新一样,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帮助他人、充实自己。

    驴友“安猪”2004年去云南红河州元阳县多依数村享受美景时,村里上学的孩子寥寥无几,有学可上的孩子,几乎没读过课本以外的书籍,甚至连基本的橡皮、削笔刀都没有。“安猪”遂在网上发起“多背一公斤”计划,并创建专门的网站,呼吁网民出游时背点书籍或者文具,送给沿途的贫困学校和孩子,响应者众。

    做互联网的杨明平时忙于工作,拿不出专门的时间做公益,但他又想做点公益,网上一搜,发现微公益这个概念,豁然开朗。他抱着好玩、做点事的心态,先建茶缸微博再建茶缸网站。

    茶缸网的游戏规则是,“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我们将捐献10粒米;推荐1名会员,我们将捐献10粒米;发表1篇微博,我们将捐献1粒米;参与1份问卷我们将捐献100粒米。”最后通过慈善机构送给贫困家庭。每2.5万粒米约等于一斤米。

    一注册,首先会收到来自网站的一封信:每个人参与的一小步,就是微公益事业的一大步。捐米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捐米本身,更多的是一种启迪,启示大家做公益其实非常简单。公益不仅仅是某种特定的公益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让我们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您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处处皆公益。

    杨明说,“茶缸”的主旨就是传播公益思维,因为一般的公益组织更重视组织各种活动。之所以取名“茶缸”,茶,意味着休闲、文化;缸,象征积少成多、聚米为谷。茶缸网的口号是:每个人都是平凡人,每个人都是伟人。

    而免费午餐计划诞生之初,发起者即在思考如何让它长生。梁树新和邓飞的策略均是“快乐+创意”,比如拍卖名人的会餐权。他们不赞同抱着苦行僧的心态做公益,也反对向公众打悲情牌、放催泪弹,更不愿意搞道德绑架,认为那是令人崩溃的方式,违反人性。

    按照邓飞的设想,免费午餐计划应为三部曲:募集更多的资金;找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学校;积极和政府沟通,把担子交给政府,使免费午餐计划成为政府行为。

    丁黎说,不论国字号还是民间基金,目前没有哪家公开全部账目,他们想尝试“全裸”出镜,比如出差时乘坐哪个航班、住哪个酒店、在哪吃了饭,价钱各是多少。

    本版稿件据《南方都市报》

    从得知贵州毕节黔西县中建乡红板小学多数学生常年中午饿肚子,到给205名学生端上热腾腾的米饭、芸豆酸菜汤,还有一个鸡蛋,并承诺至少供应3年“免费午餐”,广州、佛山等地的梁树新、丁黎、彭卫友等人仅用23天时间。

    同样,从萌生帮助贫困学生的念头,到给贵州花溪乡沙坝小学169名学生送上两菜一汤一个鸡蛋的热乎午餐,媒体人邓飞等用时二三十天。

    他们没有强大的组织做后盾,仅凭借个人声誉、一腔热情,以及财务公开的郑重承诺,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募捐钱物,短时间内获得众多网友响应。

    他们用实践来告诉大众,公益不只是有钱人的事,人人都可毫无负担地成为一分子。

    借助网络兴起的这种草根公益名叫“微公益”,让许多不知将爱心托付何处的民众得以安心释放爱与善。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公益”时代的爱心午餐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