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松
胜利油田32120钻井队于1961年4月16日,在东营村附近打出了日产原油8.1吨的华8井。1965年1月25日,在胜利村构造上,32120钻井队打的坨11井,发现了85米的巨厚油层,试油日产1134吨,“胜利油田”始得名。
今年68岁的粘成隋,山东莱阳人,1964年9月到始称“九二三厂”的钻井一大队32120钻井队参加工作。粘成隋回忆说:“当时中国是贫油的国家,我们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甩掉贫油的帽子,我们不怕吃苦就怕没志向,每当打出石油时,石油工人那种异常兴奋的心情是常人所不能体会到的。”
冬天被冻 夏天挨咬
粘成隋告诉记者,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65年初,他们在大战通王会时,由于天气太冷,泥浆喷到衣服上后马上就结了冰,有时候工作中顾不上清理,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身上都是结冰的泥浆,手、脚都被冻得留下了伤疤。
冬天天气冷,夏天也好不到哪儿去。
1977年垦东石油会战时,夏天蚊子非常多,他们白天干活都不得不带上两层棉手套、穿上两层帆布料的衣服。军马场附近养马的地方有灭蚊子的荧光灯,“有一天早晨我亲眼看到光收晚上灭死的蚊子就有一麻袋”。
不仅如此,当时在油田工作,一年下来从没有假期。粘成隋在1967年结婚后,与妻子两地分居10年,其间每年最多见一次面,“家里的孩子老人都是我媳妇自己在照顾,一直觉得挺亏欠她的。”
转而,粘成隋长叹:“现在的条件和以前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啦!这么好的条件,咱的油田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贫油的帽子 被我们甩掉
在胜利油田工作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是粘成隋从不后悔,在艰苦的工作中他也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快乐。
有一次粘成隋和同事为完成任务,7天7夜坚守在井场上,上级领导为此奖励了他们两头猪。粘成隋当时就将猪赶回队上,让炊事班杀了一头,炖红烧肉犒劳石油工人们。“那时候的猪现在啥也比不上,给两万块钱也不能有那时候的乐儿。”粘成隋乐呵呵地说。
1978年,粘成隋在北京参加群英会时见过王进喜,提起那次见面,粘成隋仍然很激动,“我们不怕苦不怕累,无论怎样都要把贫油、贫穷国家的帽子甩掉。”从1964年至1980年共打了203口井,他工作的时候就是革命加拼命。看到现在的石油工人工作都是用科学的方法,粘成隋感到很欣慰,他真切地希望胜利油田可以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希望新一代的胜利石油人能够继续发扬胜利石油人不怕苦的精神,为胜利油田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