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城市街头,见到这个高大帅气的大男孩,你或许以为他是企事业单位的白领;在滕州市级索镇前韩村遇到他,人们或许以为他是下乡考察的干部。他,80后大学生村官李浩,用自己的钱来投资,然后让众多不能外出务工、也做不了农活的老人们赚钱。李浩在卯榫世界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想法源自一个偶然机会
3月23日上午,记者在滕州市级索镇前韩村见到办事归来的村官李浩,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
李浩说,他刚到前韩村的时候,正是麦收时节。一开始,他每天在村里唯一能做的就是宣传防火。利用这个机会,他接触了村里很多人,问他们的想法。自己本来想组织村民搞养殖致富,但通过调查发现,前韩村是个典型的粮食种植区,没有明显的种、养殖优势。
李浩发现村里的年轻人多数是外出打工,而老年人则有心无力。“若是为这些老人创造这么一个机会,让他们在家里就能赚钱,岂不更好?”李浩想。
有了这个想法,李浩就千方百计找路子。后来,他想到了鲁班。滕州是鲁班故里啊!有一次上网的时候,他偶然发现了“鲁班锁”这么一个东西。“鲁班锁”是一种卯榫结构的手工艺品,如果把这个做好了,村子里的留守人员,不出家门,就可以拿工资了。
那么多人支持,我没理由不干好
想法有了,真正干起来,李浩才感受到了什么叫万事开头难。“鲁班锁”有很多品种,要选出一种让村民操作起来相对简单的,师傅是关键。
李浩听说在滕州有一个姓贾的老木匠,经常做一些工艺品之类的,很受欢迎。打听到贾木匠的住址之后,他直奔而去。但没想到被泼了一盆冷水。贾木匠并不看好李浩的项目,认为“鲁班锁”这种工艺品,很多地方都有做,如果通过自创,还不如直接拿别人的来仿制。
但李浩不这么认为,他觉得“鲁班锁”工艺不能太复杂,必须能让村子的大多数留守人员都参与,而且还要与众不同。这等于给贾木匠出了一个难题。因为,他平时虽然也制作木工艺品,但做“鲁班锁”这种复杂的卯榫结构,确实有些困难。“说三顾茅庐,那是少了。为了让师傅帮我,我登门拜访了说不清多少次。”李浩想起那段经历,仍记忆犹新。
在李浩无数次地登门拜访之后,贾木匠终于同意了他的想法。他们一起研究,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做出来一种让李浩感觉很满意的“鲁班锁”。
项目确定了,先是注册公司。由于手里没有资金,他到工商局跑了很多次,都没成。眼看这个事要泡汤,级索镇政府出手援助,拨了10万人民币的创业资金。李浩总算是把公司注册下来。没有厂房,村主任把家给腾出来。公司最初的设备投资,以及前期工人工资,都来源于李浩和父母的积蓄。
“当时我很感动。有这么多人支持,我没有理由不做好。”李浩说。
再没钱也不能欠村民工资
记者在李浩的厂房仔细观察了一下。场地并不大,有几台木工机械,几个村民在做着各自程序中的工作。
李浩研制的这种“鲁班锁”,相对比较简单。很多人基本一学就会。他们甚至可以把组成“鲁班锁”的六块木头,拿回家去组装。很快,他们就做出来了一些。从开始生产到现在,半年多的时间,李浩已经做得很成熟了。而且,他一直不停地钻研,又研制出一种相对复杂的“鲁班锁”,已获专利。
每个月,李浩都会给村民发工资。半年下来,所有到厂工作的村民,都是足不出户就领到了每月近一千元的工资。
但有时公司的流动资金并不充裕,春节前,李浩就遭遇一次危机。“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半年来生产的货物都堆积在仓库里,别说流动资金,工人那个月的工资,我也拿不出来。但工资是必须发的。该想的法子都想了,最后还是一位朋友帮忙,把攒了一年多的钱交到我手里。”李浩提起这件事有些动容。
如今,李浩的“鲁班锁”已经打开销路,年前积压的货物也基本售空。下一步,还是想往旅游景点等处送一些简单产品过去。”对于未来,李浩信心满满的。 本报记者 李强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