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北兼济 不与人同
———“姜宝林艺术展”暨“姜宝林艺术研讨会”4月5日在京隆重举行
  • 2011年04月11日 作者:
  • 【PDF版】

    秋初 144cmx367cm

    ①姜宝林艺术展开幕式现场

    ②姜宝林先生在艺术展中为参观嘉宾讲解

    ③姜宝林艺术研讨会上,嘉宾踊跃发言

    ▲丁家坞水库有此境 136cmx68cm

    ▲苍翠 136cmx68cm

    ▲春雨 136cmx68cm

    ▲红柿 136cmx68cm

    4月5日,为期九天的“姜宝林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先生,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冯远先生,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董事长邹佩珠先生,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分党组书记吴长江先生,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先生,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吴天行先生等众多领导、艺术家参与了开幕式并致辞。开幕仪式上,大家高度赞扬了姜宝林先生从艺五十多年来高尚的艺德、深厚的功力,肯定了他在艺术探索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此次“姜宝林艺术展”共展出作品186幅,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姜宝林先生为在浙江诸暨下乡时结下深厚情缘的香榧树立传———“走进千年香榧林”的系列新作;另一部分作品则为姜宝林先生从艺五十余年各时期的代表作。这些山水、花鸟作品将传统笔墨与现代形式相结合,视角多样,题材丰富。大气而不狂放,儒雅而富创新,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与视觉的享受。

    姜宝林先生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科,在潘天寿院长指导下,随顾坤伯、陆俨少、陆维钊先生学习山水、书法并兼习人物、花卉。1979年姜宝林报考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先生研究生,深受李可染、叶浅予、张仃等老师的影响。姜宝林先生把能得到南北大师的指教视为十分幸运的事情。然而,取得如此成绩除了得天独厚的外在条件之外,更有他不懈的艺术追求和辛勤耕耘。姜宝林先生将南北大师真传熔于一炉,赋予自家精神理念,将白描山水和积墨山水两种形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这正如王文章副部长在开幕式上所说:“姜宝林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画家,他在美术创作方面建立了一个新的典范”。

    开幕式结束后,姜宝林先生在作品前为众人详细讲解每幅画的创作背景、过程,并总结、阐述了他“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创作理念:没有笔墨,就不叫中国画,但要想被现在更多的观者接受,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同日下午,“姜宝林艺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包括范迪安、薛永年、刘曦林、郎绍君、夏硕琦、孙克、赵力忠、王镛、刘龙庭、贾方舟在内的二十余位美术评论家在会上踊跃发言,对姜宝林先生的艺术道路及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并在“传统”与“现代”、中国艺术道路方向的问题上展开辩论、设想,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姜宝林先生在研讨会结束时表达了自己由衷的谢意,并表示,自己现在已经七十岁,并不奢望能像齐白石先生那样进行“衰年变法”,但却希望能够不停顿、不僵化、不退步,晚年再取得一点点进步。

    姜宝林先生“超以象外———姜宝林条幅特展”也于4月2日———11日在北京荣宝斋大厦三楼举行。画展共展出姜宝林先生山水、花鸟条幅作品百余幅。其中包括陆俨少先生题有:“宝林此作特有新意,须出示深觉英年奇气,有愧老迈”的《秋丝瓜图》,体现了艺术大师对这位学生寄予的厚望。此外,“姜宝林艺术展”在北京落幕后,还将于今年4月末、9月、明年5月在宁波、杭州、上海等地巡回展出。 (东野升珍)

    姜宝林

    1942年生于蓬莱。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师从顾坤伯、陆俨少、陆维钊。1979年考取中央美院李可染研究生。

    现为浙江画院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杭州画院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姜宝林工作室导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艺委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曾在北京、台北、香港、高雄、波恩、巴黎、汉城、佛尔蒙特(美国)、杭州、济南、烟台、青岛等地举办个展。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并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勤政殿、国务院办公厅、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博物馆、江苏美术馆、汉城亚洲美术馆、香港博物馆等单位和个人收藏。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北兼济 不与人同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