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造即将完成 商家跃跃欲试
再现繁华,文化路还得找感觉
  • 2011年04月11日 作者:
  • 【PDF版】

    文化路上,行人匆匆走过,与昔日繁华相比,眼下稍显冷清。  本报记者 王光照 摄

    本报记者 王光照 实习生 王飞

    文化路通车在即,沿线商家也借机升级改造。虽然多数商家对前途信心满满,但许多市民表示,如今的文化路多了宽敞,少了“逛头”。泉城路有“金街”之称,山师东路有时尚美誉,那么道路改造之后,文化路如何在东部商圈找到适合的定位,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交通不畅商铺拆迁,消费群向周边分流

    7日上午,即将改造完成的文化西路上,车辆川流不息。道路拓宽后,原本分布在两侧的许多商铺已经拆除。缺少了“小店”的吸引,人行道上的行人匆匆经过,很少再驻足逛逛。昔日繁华的文化西路,如今显得有些冷清。

    据了解,随着城市交通压力增大,山师东路、文化东路、文化西路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退商还路”的让步。尤其是文化西路,改造后不再新建沿街商品房,许多特色小店随之消失。

    曾经位于文化西路的一家外贸鞋店如今已经搬到千佛山路上。鞋店老板说,因为道路施工,当时与她做邻居的许多店面先后搬走,分散到各处重新“安家”,现在佛山街、棋盘街、山师东路、韩国城等地都有原来文化路上的店铺,而原来文化路上的一些老顾客,也慢慢地分流到附近的商业街。

    对此,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铁岗说,老店熟客之间的联系打断后,很少有顾客耐心等待,他们一般会寻求特色相近的新商户。所以这些重新开业的老店再聚人气需要时间。

    店铺将升级改造,市民称缺少“逛头”

    文化路道路改造提升后,沿线的一些商家也借机重新定位,不再只盯着学生群体,而是试图向中高端倾斜。

    在文化西路与佛山街交叉口处,一家服装店橱窗上打出了“装修促销”的牌子。店员告诉记者,将存货处理完,店面就开始装修升级改造,以后多进一些适合高消费群体的服装。

    而在文化东路靠近历山路的位置,几家新开业的服装店也都将店面装修得十分讲究,与原来的小店特色服装不同,这些店基本都是品牌专卖,同类型春装的价格几乎是小店定价的2倍。其中一家服装店店主说,以后路况提升了,如果商品不升级将无法再吸引顾客。

    一些市民却不这样认为,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小李说,如果这些店面升级改造,商品价格也水涨船高,不管商品有多吸引人,他们也会对此望而却步。

    “现在感觉文化路一点逛头都没有了。”市民袁女士说,她原来经常来逛文化路“淘宝”,现在文化路改造即将完工,许多商家也大张旗鼓地装修开业,但就是找不到原来的轻松时尚味道了。

    商家并不着急,悠闲静“养”人气

    与从前店铺林立的文化路相比,如今的文化路显得冷清不少。面对这种“不如以前有逛头”的现实,不少商家并不心急,他们相信,人气会慢慢“养”回来。

    在文化东路南侧的一家运动品牌店里,偶尔有三两个年轻人进来试衣服。“道路施工的时候,店里生意受到很大影响,营业额只是原来的1/3。”这家店铺的工作人员说,虽然当时场面萧条,他们还是一直坚守在这里。现在店里的客流量已经慢慢回升。

    店主高女士认为,等整条街的店铺都步入正轨,就会有人来。

    对于商家们的乐观心态,山东师范大学管经学院良春梅老师表示,虽然每个商圈都有它固定的区域性和固定客流,但文化路商家要恢复往日人气,必须要找准定位,毕竟顾客的最终目的还是找到满足需要的商品,如果商品与顾客需求错位,已分流的顾客很难回流。

    找回往日繁华,需恢复店铺多样性

    一边是商家升级改造等待顾客回流,一边是市民说的没有“逛头”,“改头换面”的文化路能否在东部商圈中找准定位,文化路恢复昔日繁华,路在何方?

    “文化路的活力在于它的多样性。”李铁岗分析,与泉城路等商业街不同,文化路的特色在于小规模店铺、单体式经营模式。这些店铺单体是专业的,但合起来又是多元的。

    这种特色商业模式满足了消费者休闲、消遣的轻松消费心理,与大商场浓郁的现代化气息完全不同。如果文化路放弃这种定位,未来走向同质化,想恢复原来的繁荣景象很难。

    良春梅老师认为,商圈定位要参考客流特点,文化路周围聚集了多所高校,因此应以学生群体需要为主,发展能淘到物美价廉商品的特色小店。

    新闻链接 

    师东路人气不如从前

    2008年改造之前,山师东路因占道经营、人流庞大而基本丧失交通功能。网吧、商店、饭店、理发店、集贸市场集中分布在这条路上,脏乱差现象特别突出。所以,山师东路被列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范围,进行了以“退商还路”为主的改造。

    山师东路作为具有特色的商业街,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初具规模,经过20多年的经营,山师东路牵扯着许多人的情感、生活和生计。改造完成后,昔日熙熙攘攘的山师东路曾“大伤元气”。

    面对大不如前的商气以及随之而来的密集车流量,山师东路的部分商户逐渐接受现状,继续保持着时尚、价低、个性、新奇的商业定位,等待市场回暖,经过几年的静养,如今山师东路已日渐恢复往日繁华。

    (王光照)

    文西路小店密集难再现

    文化路服役近30年后,于去年6月正式开工改造,预计本月底全线正式通车。

    作为城区主干道,文化路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道路两侧汇集了众多文教卫生单位,成为济南市人口密集、人流量较大的区域,特别是齐鲁医院路段、历山路至山大路段已成为该道路的交通瓶颈。另外,文化路地下管网配套老化严重,且容量已经无法满足沿线需求,因此改善文化路交通状况,并完善地下管网配套变得刻不容缓。为了拓宽路面,建独立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文化路改造过程中,沿线许多商铺先后迁走,尤其是文西路,往日小店铺密集分布的场景难以再现。

    (王光照)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现繁华,文化路还得找感觉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