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
统计显示,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5%。
分类别看,食品上涨11.0%,烟酒及用品上涨2.0%,衣着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1%,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6.5%。
此外,一季度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1%,3月份上涨7.3%,环比上涨0.6%。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3月份上涨10.5%,环比上涨1.0%。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说,3月份CPI同比上涨的5.4个百分点中,3.2个百分点来自翘尾因素,而新涨价因素只有2.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比上月有所回落。
盛来运指出,从一季度情况来看,物价走势总体上是可控的,特别是3月份CPI环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3月份我国CPI创下32个月以来新高。此前,CPI曾于2008年7月达到同比上涨6.3%的近年历史高位。
□新闻分析□
1
很难用一种办法应对物价上涨
食品价格继续领涨CPI。国家统计局测算表明,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食品价格上涨对当月CPI上涨的“贡献”率超过了60%。
居住类价格是物价上涨的另一推手。统计显示,3月份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位居CPI八大类价格第二。
“虽然商品房价格不直接计入CPI,但对百姓的感受影响非常大,同时也会推高房租等居住类价格。百姓对票子‘变毛’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来自前一阶段房价的过快上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
与同比数据创新高相比,3月份的CPI还有一个新的变化其实也值得关注。那就是,构成CPI的八大类价格都出现了上涨,连以往通常价格下降的交通和通信类价格都出现了0.1%的上涨。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当前的物价上涨,既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货币信贷超发的因素,也有房价过快上涨的因素;既有部分农产品“紧平衡”的因素,也有流通环节和市场秩序的因素;既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因素,也有输入性通胀的因素,所以很难简单地用一种办法来应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强调,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必然冲击国内物价形势。
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虽然当前5%左右的CPI涨幅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并不少见,但当前公众对通胀的容忍程度以及对物价的满意程度都明显降低,特别要重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情况下,物价上涨给低收入群体带来的冲击。 (据新华社)
2
加息会否再次来临?
一系列数据及情况表明,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运行,但宏观调控仍面临较大压力。而面对高企的物价水平,央行会不会再度出台加息举措,引人关注。
显然,当前的通胀压力依然较大。3月份CPI高达5.4%的同比涨幅创下32个月以来的新高,食品和居住类价格则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货币角度看,流动性宽松局面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缓解。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过去10年我国平均真实利率为1.33%,而如果以今年4%的目标通胀率计算,当前负利率达到0.75个百分点,而负利率意味着资源错配,使得资金涌向投资、投机队伍,成为新的通胀来源。
“然而仅仅依靠数量工具很难改变持续的负利率状况。”刘煜辉认为,未来还有加息空间,不过,加息要渐次进行,以引导预期及行为变化,从而抑制过度投机,促使货币和物价逐步回归正常状态。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