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夕阳红老年公寓院长王兴英:
点燃桔红色的夕阳梦
  • 2011年04月16日 作者:
  • 【PDF版】

    午饭时间,王兴英将行动不便的老人推到餐厅就餐。记者 罗志强 摄影

    忙碌,既是院长也是服务员

    蒙阴县城南,青山相连,绿树成荫,阳光洒在汶河上,波光粼粼。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坐落着一个洁净的院落———蒙阴县夕阳红老年公寓。

    同行的蒙阴县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的宋国栋介绍道,夕阳红老年公寓占地20余亩,有60余间房,在2003年底建成。“这可是当时省内惟一一家由个人出资创办的社会公益性质的养老社会福利机构。”

    走进院内,绿地、花园、凉亭、医务室、活动室、阅览室……一应俱全;每个屋子都收拾得干净整洁,沙发、彩电、卫生间、洗澡间……配套设施无不完备。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悠闲地晒着太阳,有的在谈论着什么,有的则在院内遛弯、健身……

    一个面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的老太太,正在房间内收拾床铺,收拾完又麻利地擦桌子。要不是同行的人介绍,还以为她就是公寓工作人员。但她身上分明有着不同于一般工作人员的气质。她正是这间老年公寓的创办者———王兴英。

    “我既是院长,也是服务员。”王兴英说。果然,王兴英一会在这间房给老人梳梳头,一会又用轮椅推着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出门晒太阳。

    “她每天都这样忙忙碌碌,风风火火。接洽、采买,联系业务,她都亲历亲为。”看她那忙碌劲儿,恨不能一个人当仨使,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感情,她比亲闺女都亲

    王兴英一直在忙,记者便与几位入住的老人攀谈起来。

    马桂香,73岁,临沂人,在夕阳红老年公寓入住一年了。“这里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更主要的是收费低廉,王院长人很好,很贴心。”马桂香说自己有儿有女,但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无暇顾及她。老伴去世后,她一个人很寂寞,就到了临沂一家老年公寓,但自己的退休金难以支付高昂的费用。听人介绍来到了夕阳红老年公寓,耳闻目睹王兴英对待每一位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她再也不愿意离开。“真的很贴心,每天都跟俺们聊天;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比儿女想得都周到、细致。”

    郑士,77岁,蒙阴人,第七次住进夕阳红老年公寓了。“我每年都来住一阵子,来到这里我就心情愉快。”原来,郑大伯患有抑郁症,在家里稍有不如意就发脾气,儿女对他只好敬而远之。但是来到夕阳红老年公寓后,王兴英每天都跟他聊聊开心的事,慢慢开导他。郑大伯的精神一天天好起来,由最初的不合群到现在开始热心集体活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郑大伯每天早饭后都跟大家一起唱红歌。

    “王院长经常教导我们,要把每位老人当作自己亲生父母来看待。”工作人员相龙珍说道。“这里的老人,年纪最大的100多岁,最小的也有60多岁,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病症,有的老人经常大小便失禁,每遇到这种情况,王院长都亲自为老人擦洗身体、换洗衣裤,脏活累活她都抢着干。”

    李益新是来老年公寓比较早的一位老人。有一年春节,儿女把他接回家,他只在家吃了一顿午饭,就闹着回了老年公寓过春节:“这里就是我的家,我一天也不想离开。”

    每一位老人都把老年公寓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们对记者说得最多的话是:“她比俺亲闺女还亲,她就是俺亲闺女!”

    梦想,缘起20多年前

    终于,王兴英忙里得闲,打开办公室的门邀记者进去坐坐。

    “我这儿乱,今天还没顾上收拾呢。”她一边收拾桌上的材料一边不好意思地说,“早上五点起床到这会,还没喝口水呢。”看得出,王兴英是个闲不住的人,好似有着使不完的劲。

    “我就觉着工作了35年,还有很多劲没使完,还得继续发挥余热。”这就是王兴英办老年公寓的初衷。她说自己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缘于自己早年的一个梦想:“人总要有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20多年前,王兴英和丈夫一起漫步县城南汶河边,她心中燃起一个梦想;要是自己老了,在这里建上两间房子,和丈夫安度晚年该多好啊!她不禁又想道,自己亲戚一大群,要是都能在一起安享晚年,岂不是更好?她对丈夫说道:“在这里建一座老年公寓,让老人们在这里颐养天年,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从那以后,建一座老年公寓就成了王兴英的梦想。第二年,她就承包下了这片土地。但因为工作和家庭的缘故,老年公寓一直未付诸实施。“后来,我经过这个地方一次,我要实现梦想的念头就更强烈一次。”

    后来王兴英退休了,孩子们也成家立业了,她觉得该是开始自己事业的时候了。

    创业,她三次流下了眼泪

    当梦想照进现实,王兴英才发现,实现起来是那么艰难。

    此时,王兴英的丈夫已经去世,后来给她极大帮助的两个孩子也不支持她,“孩子觉得我是胡闹,结果真的闹翻了,一年不跟我说话。”

    因为没有先例,手续难批。“光省城我就跑了20多趟!”手续批下来后,资金又像一座大山挡在王兴英面前。建一座这样的老年公寓,需要资金100万元以上,而王兴英手中还不足1万元。资金、管理,要啥没啥。在别的退休人员清闲在家安享天伦之乐的时候,王兴英一个人不分黑白、不管风雨地奔波在实现与梦想的路上。

    “没有经验,我到外地的养老院去学习;没有资金,我找银行贷款,四处筹借。”一切从零开始。为了省钱,从未干过建筑的王兴英,边干边学,自己当起了设计规划师,规划院落,设计房屋。

    2001年7月1日,夕阳红老年公寓正式破土动工。开工的鞭炮声中,王兴英热泪盈眶,“我20多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王兴英吃住在工地上,脚底磨起泡,嘴角起了疮,亲自指挥工人们干活。这边是热火朝天的工地,那厢却是乡亲们的流言蜚语。“一个老太太,干这事肯定不成!”“她是不是想钱想疯了……”如果仅仅是流言蜚语也可以置之不理。然而,2002年元旦刚过,刚建起的老年公寓所有房间的玻璃一夜之间,全部被人打碎。满地的玻璃如同扎在王兴英心里一样,委屈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从那天起,我从舒适的家里搬到了工地上,直到现在都没有回家住过一天。”

    创业不容易,王兴英创办老年公寓更是困难重重,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人家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我连个可拆的墙都没有,只能‘借了东墙补西墙’。”2001年底有人向王兴英追要一笔欠款,当时她一分钱也拿不出。就在这时,她的姐妹和女儿约好谁也不帮她,想让她知难而退。四处无援,王兴英偷偷地掉眼泪,只得低三下四地求人宽限时日。

    2002年,为了贷款,王兴英找到县里一家银行。银行不好推辞,但受贷款条件限制,只好劝她“等等,再等等。”她从年初一一直跑到年底,每天骑着自行车到银行等,先后跑了近200次,最后银行也没有贷款给她。面对这个结果,王兴英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不求赚钱,只要老人们舒心

    2002年12月19日,对王兴英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夕阳红老年公寓终于开业了。

    老年公寓刚开始运转时,为了节省资金,王兴英没招用太多工作人员,凡事都自己来做。“既是院长,又当服务人员,还兼职水电工。”王兴英说她每天五点多起床,起床后挨个房间查看一番,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拉屎撒尿。然后安排伙房做早饭,她则给老人们打扫房间,收拾床铺,晾晒被褥,喂老人吃饭。早饭过后,老人们开始自由活动,王兴英则陪老人聊天……中午从没午休过,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晚上七八点的时候,王兴英终于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会。“坐下就不想起来了,别看我就在院子里来回跑,细算一下,一天也得走上20多公里路!有时走得脚底都疼。”王兴英告诉记者,她从来没做过梦,每晚都是一觉到天亮,她实在是太累了!

    老年公寓逐步走上正轨,王兴英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有老有少才算一个大家庭呢。”除了尽力让老人们吃好住好、快乐生活之外,王兴英又收养了17个孤儿。每到周末,孩子们放学回来,老年公寓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王兴英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王兴英成功了!有人愿意出500万买下她的老年公寓。一转手,就可以赚三四百万。但是王兴英不卖。并不是她不缺钱,王兴英到现在仍欠着60多万工程款。“我不是为了赚钱来建这个老年公寓的,我就是想干点事。”

    “我不求赚钱,只要老人们住得舒心,维持收支平衡就可以了。”王兴英就这样打定了主意。不过,她也考虑到了生活成本过高的问题,所以把院内的空地都种上了蔬菜和果树,生活可以自给自足。

    说到老年公寓的未来,王兴英很有些打算。她准备跟医院合作,在公寓里建一个康复中心;还准备扩大面积,对公寓进行扩建,更好地适应居家养老,再建一个“夕阳红老年生态公园”……“我相信夕阳红老年公寓会更加美丽、更加适合老人们居住生活!”王兴英干劲十足地说道:“路,会越走越宽的!”

    王兴英今年65岁了,她还能干多久?“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不会放弃!真到干不动的那天,我就把它捐给政府!”说这话的时候,王兴英的目光很清澈,很专注。

    本报记者 林伟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燃桔红色的夕阳梦
大义临沂人短信评说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