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时候,成功不仅仅需要打拼,同样需要时机和定数。翻翻成功者的履历表,这些人除了壮怀激烈之外,也会包藏祸心,诡道、阴谋、无赖都能成为他们的武器。
所以,莫以成败论英雄。对于斯隆和阿德尔曼而言,更是如此。这个赛季,他们刚刚离开,我们至少要对着他们的背影,投去一束赞许的目光。
2011年2月11日,差一个半月就年满69周岁的爵士老帅杰里·斯隆宣布辞职。临别爵士队,老头儿眼泪潸然,毕竟他在这里执教23年,是NBA甚至全美职业体育范畴内执教一支队伍时间最长的主教练。
他安心地回到了自己的农场。每天晚上8点半睡觉,早晨7点半起床,一场爵士队的球也不看。“我甚至都从来未考虑过是否再去执教这个问题,我或许明天就不健在了。”
缘尽爵士之后,斯隆的心彻底死了。
一条天生的硬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湖人队教父韦斯特正苦苦地跟凯尔特人的哈夫里切克死掐,场均三双的奥斯卡·罗宾逊戏弄着眼前任何一个对手。在这个高人如林的时代,公牛队的得分后卫杰里·斯隆算是个异类。
他是个白人,身体素质平庸,注定不能成为伟大的得分手。但是他坚韧而强硬,每场比赛他都会用身体死死缠住这些强人,碰撞、推挤、撕扯。他的语言天赋并不发达,但是他会用在伊利诺伊州农场里练出来的嗓门高声咆哮,为自己鼓劲并诅咒挡在自己前面的任何一个对手。
当时同在公牛的队友鲍勃·莱夫说:“那家伙比钉子更坚韧,比毒蛇更可恶。”因为这份“恶名”,斯隆在职业生涯中两度进入全明星,四次入选最佳防守阵容。
人见人怕的斯隆是芝加哥公牛球迷的宠儿,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都献给了公牛队。他在这里打了10年球,整个职业生涯出场755场比赛,平均拿下14.0分、7.5个篮板与2.5次抢断。1978年2月17日,他的公牛队4号球衣光荣退休。这一年,公牛队下一个伟大的得分后卫———“飞人”乔丹只有15岁,当时任何人都不看好这个矮小的孩子在篮球场上的前景。
斯隆的性格和他的经历有莫大的关系。他出身于一个农场,是家里10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年幼便失去了父亲,这造就了他不屈不挠的硬脾气。而从小到大在田间地头的辛勤劳作,更让他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虽不灵动,但是足够硬朗。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故事。斯隆最辉煌的球员时代,他的身边有一个同样刻苦强硬的控球后卫,名叫鲍勃·维斯。没错,就是刚刚从山东男篮离职的那个和蔼的老人。
盐湖城的故事
斯隆的第一次教练生涯非常失败。退役之后他学而优则仕,在1979年抄起了公牛队的教鞭。他在这里干到1982年,成绩惨不忍睹———94胜121负。被辞退之后,斯隆在一些低级别联赛中执教,一点点完善自己作为教练的修养。1983年,他去爵士队做了球探,重新回到了NBA联盟工作。那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一幕传奇再次上演。
实际上,爵士队最早的时候诞生在新奥尔良,1979年才搬到盐湖城。在那个时候,球队战绩平平衣食无忧,典型的中产阶级生活。1988年,爵士队主帅弗兰克·雷登高升进入俱乐部管理层,推荐斯隆当继任者。“这个人极为好胜,适合带队。”他说。
于是,杰里·斯隆带着他顽固不化的脾气和不苟言笑的冷脸,成为盐湖城23年的经典商标。
接下去的故事,几乎所有人都能说得清楚。他把斯托克顿和马龙培养成伟大的控卫和伟大的前锋,以各种方式挑衅联盟的霸权。他的战术是标准的教科书,经典的挡拆组合老少皆宜妇孺皆知。在这套挡拆的战术之下,无数资质平平的球员,在他的麾下焕发了生命的神采。以至于有人说,斯隆从公交车上随便拽下五个人来,就能打篮球。
最经典的当然还是1997到1998两次总决赛。斯隆几乎成为全世界球迷的公敌,他带着爵士二老差点绞杀了乔丹,但是最终无功而返。他望着芝加哥联合中心球场上空挂着的那件自己的退役球衣,只能感慨命运的捉弄。2011年离开盐湖城时,他带队连续15个赛季胜率过半,而此时,他的职业生涯胜场,已经达到了1221场。
忠臣无处埋骨
斯隆不算一个特别善于交流的人。他平时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使用手机仅限于打电话,有人教他用手机上网,他都会大吃一惊。
作为一名名人堂级别的教练,斯隆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却没有夺得任何一次最佳教练的荣誉,对此斯隆说:“我很感激他们不选我当最佳教练,所有当选最佳的教练都会在两三年后被炒掉。我不当最佳所以能干这么久……其实,我真觉得自己不是个好教练。”
斯隆的朋友不多,爵士队的前任老板拉里·米勒是一个。冰天雪地的盐湖城是个缺乏娱乐的地方,仅有的一些电影院都是米勒开的。2006年,电影《断背山》风靡全球。当时已经重病卧床的米勒见到这部宣扬同性恋文化的电影,愤怒不堪,下令自己的影院禁播此片。一切只因为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拥有信仰。
米勒对斯隆非常关心。斯隆妻子去世之后,老米勒张罗着斯隆再婚的事务,拖着病体出席斯隆的婚礼。2009年老米勒病逝之后,斯隆的心情极为悲伤,与现任老板,也就是老米勒的儿子发生了多次争执。这样的争论有过几次之后,从来都不愿意退缩的斯隆突然心灰意懒。“我的身体里只剩下这点能量了,我只能选择离开,这是我唯一能告诉你们的。”
于是,他就这样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