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论
  • 2011年04月25日 作者:
  • 【PDF版】

    监督公务员不能只靠“暗访”

    “你叫什么名字?怎么进来的?”江苏宿迁市作风大会播出暗访视频,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上网玩游戏时,被暗访人员拍个正着,该工作人员恼羞成怒,厉声质问起暗访人员。(4月24日《扬子晚报》)

    报道中说,在宿迁市作风大会上播放该暗访视频的时候,“参会的干部盯着屏幕,大气不敢喘一下”。在上级或纪委面前是大气都不敢喘的孙子,在群众面前是犯了错误还理直气壮的老子,这就是某些公务员的真正嘴脸。

    通过暗访拍摄等手段整治公务员的工作作风,在全国各地都有实行,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纪委的工作人员有限,不可能天天都去暗访,也不可能每个单位都能检查得到。只有使每一个老百姓都成为“暗访人员”,形成全体纳税人对公务员的监督,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什么时候普通群众发现公务员玩游戏时不再被“怒吼”,而是吓得公务员“大气都不敢喘一下”,那时候机关的工作作风肯定就好起来了。

    (刘昌海)

    “高调慈善”应该经得起舆论质疑

    有媒体以《首善陈光标虚实之谜:高调慈善的利益》为题,质疑陈光标承诺所捐的项目多掺水。4月23日,陈光标通过微博回应,称报道严重歪曲了事实,并通过视频展示捐款证明。(4月24日《新京报》)

    我向来反对“诛心之论”。譬如对陈光标的慈善,有人质疑陈光标如此慈善,是为炒作,是想出名。对此我不敢苟同。倘若拿出真金白银行善,即便炒作、即使为出名,也未尝不可。遗憾的是,陈光标在回应媒体质疑时,同样也犯了“诛心之论”的错误。陈光标称“我高调慈善,可能得罪了某些利益集团。”

    我们无法质疑陈光标的慈善动机,而应该看其所作所为,看其有没有通过“虚假慈善”来谋取私利。是的,媒体报道需要用事实说话;而陈光标回应媒体质疑,同样应该用事实说话。

    慈善给陈光标带来了巨大的名声,而陈光标对每一笔的捐款也是十分高调。既然如此高调,就应该让每一笔捐款都能经得起舆论质疑。倘若不想承受舆论质疑,就不该“高调慈善”,而应选择低调。既想“高调”,又不想掏钱,这样的慈善是没有的。 (刘义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菜贱伤农”凸显农民面对市场的弱势地位
>>世风眉批
民意推动个税起征点节节升高
>>众论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