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齐国古瓦上寻找篆刻新天地
访胡同里走出来的金石名家王新龄
  • 2011年04月25日 作者:
  • 【PDF版】

    ▲王新龄的古瓦当印

    ▲王新龄和他的古瓦当印章

    77岁的胡同老人,依托齐国深厚的古都文化,从身边的古瓦上找到了篆刻的新天地,他就是被誉为“胡同里走出来的金石名家”的王新龄。

    早就听说临淄出了一位从胡同里走出来的金石名家,在古瓦当印制作方面有着独特造诣,其作品屡获国家、省、市级大奖。前不久,记者在熟人的带领下,穿过弯弯曲曲的胡同,几经周折终于在齐国古都临淄区梧台镇柴家村北侧的农家小院里见到了王新龄老人。

    王新龄老人深居简出,精神矍铄。在他家的四壁上,挂满了其亲手制作的古瓦当印章。王新龄告诉记者,古瓦当印的创作贵在章法,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的章法,必无妙处可言。老人指着墙上的《沁园春·雪》篆刻解释说,这件作品共用砖印24枚,要求枚枚有新意,整体要阴阳交错、疏密横陈,才能真正诠释这一伟大词作的气概。

    古人云:六十老翁无所取。57岁从三尺讲台上退休的王新龄老人,却在退休后找到了自己艺术上的新天地。一个偶然的机会,老人从电视上看到国内有人在秦砖汉瓦上做篆刻,而自己身处齐国古都,身边的齐国砖瓦随处可取,同时自己有较好的书法功底。“古瓦当印让我觉得与自然贴得更近些,它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循着它我可以触摸到中国经典文化的源头,将一些即将消失、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古老而又有价值的东西重新找寻回来。”他说到做到,自此多少个不眠之夜,他痴迷其中,读书看报,认真记录,利用家乡的青砖不断试验,具体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为求得砖刻印纸,为求得理想效果,他曾经做过上千次试验,最终攻克难关。他成功了,那一刻激动的泪水从他的眼中涌了出来……

    王新龄治印信奉“重古法、觅新意、窥性灵、通自然”的理念,以线条的柔和、刚健、朱白对比效果及各字之间的协调关系,产生疏密有致、虚实相间的整体效果,形成自家独特的秀丽典雅、清润苍劲、神骨俱得的艺术风格。时至今日,由他本人创作的中国印已有两千余方,当地有关部门开始着手将王新龄老先生的古瓦当印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促成其为民间的一枝奇葩。

    (克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玩字画雅趣多
齐国古瓦上寻找篆刻新天地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